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中不同部位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变化,了解ACMP患者早期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特点。
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1月期间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的ACMP患者。记录纳入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现病史(急性期是否伴有意识障碍,若有意识障碍详细记录意识障碍持续时间、一氧化碳中毒来源、中毒方式、疾病初期GCS评分)、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选取符合相关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完善头颅磁共振DTI扫描;分别选取患者双侧大脑半球半卵圆中心白质区域、双侧侧脑室旁周围白质、双侧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双侧尾状核、苍白球区域,并测量其FA值。对研究患者进行1月和3月的随访,随访指标主要为患者是否发生迟发性脑病及生存状态;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迟发性脑病将患者分为迟发性脑病组(DE)及非迟发性脑病组(NDE)。研究内容:(1)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中毒方式、初期脑电图变化是否存在差异;(2)比较DE组与NDE组在DTI中不同部位FA值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3)根据年龄分组,分析不同组别年龄患者不同区域FA值是否存在差异;(4)分析ACMP患者昏迷时间及初期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不同部位FA值的相关性;(5)比较DTI中不同性别在不同区域FA值是否存在差异;(6)比较不同中毒来源导致的ACMP在DTI中不同区域FA值是否存在差异。统计学方法: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齐)或t检验(方差不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样本量<40,计数资料均采用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相关性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1)共纳入ACMP患者35人,最大年龄82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48±16)岁;男性16人(45.7%)、女性19人(54.3%);由于使用炭火取暖导致的ACMP患者22人(62.85%),由于洗澡导致燃气泄漏而发生ACMP患者9人(25.7%);其他原因导致的CO中毒4人(11.4%),2例为夜间睡眠时附近天然气泄漏,另2例为工地使用发电机发电时导致ACMP;最主要的ACMP来源为燃气泄漏及炭火使用。35名患者中,7名患者无意识障碍;余28名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其中最长昏迷时间>48小时。既往患有高血压病病史者2人(5.9%),糖尿病病史患者3人(8.8%)。经治疗后90天随访结果:DE患者6人(17.1%);NDE患者29人(82.9%),死亡0人。(2)NDE组患者平均年龄(44.6±14.1)岁,DE组患者平均年龄(67.5±8.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3.81,P<0.05)。平均昏迷时间比较:NDE组为(2.48±2.43)小时,DE组为(21.0±17.0)小时,二者有统计学差异(t’=-2.645,P<0.05)。GCS评分:DE组为(2.67±0.82)分,NDE组为(8.6±4.6)分,有统计学差异(t=3.13,P<0.05)。(3)DE组患者在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周围旁白质、内囊、胼胝体膝部及压部FA值均低于ND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双侧背侧丘脑、苍白球、尾状核FA值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4)不同年龄段的各部位FA值比较:年龄≥60岁组患者在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白质、胼胝体膝部的FA值低于年龄<60岁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胼胝体压部、双侧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双侧背侧丘脑及苍白球、尾状核的FA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5)患者在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周围旁白质、胼胝体压部FA值与患者昏迷时间呈负相关、与初期GCS评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胼胝体膝部、双侧内囊、尾状核、苍白球FA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6)不同性别患者在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白质、胼胝体、内囊、尾状核、苍白球之间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炭火导致的ACMP患者在胼胝体压部FA值高于由燃气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57,P=0.020);燃气导致的ACMP患者在左侧尾状核FA值低于因炭火导致的ACMP患者,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71,P=0.016);二者在其他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周围白质、苍白球、胼胝体膝部、内囊、右侧尾状核FA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组患者在一氧化碳中毒急性期其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胼胝体、内囊区域的损害较非迟发性脑病组患者更明显。(2)60岁及以上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及胼胝体膝部的损害较60岁以下患者更明显。(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DTI中大脑半球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及胼胝体压部FA值与昏迷时间呈负相关,与早期GCS得分呈正相关。(4)不同性别患者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白质、胼胝体、内囊区域、尾状核、苍白球的损害程度无明显差异。(5)燃气导致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胼胝体体压部损伤程度重于因炭火导致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而在左侧尾状核损害程度轻于因炭火导致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
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1月期间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的ACMP患者。记录纳入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现病史(急性期是否伴有意识障碍,若有意识障碍详细记录意识障碍持续时间、一氧化碳中毒来源、中毒方式、疾病初期GCS评分)、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选取符合相关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完善头颅磁共振DTI扫描;分别选取患者双侧大脑半球半卵圆中心白质区域、双侧侧脑室旁周围白质、双侧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双侧尾状核、苍白球区域,并测量其FA值。对研究患者进行1月和3月的随访,随访指标主要为患者是否发生迟发性脑病及生存状态;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迟发性脑病将患者分为迟发性脑病组(DE)及非迟发性脑病组(NDE)。研究内容:(1)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中毒方式、初期脑电图变化是否存在差异;(2)比较DE组与NDE组在DTI中不同部位FA值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3)根据年龄分组,分析不同组别年龄患者不同区域FA值是否存在差异;(4)分析ACMP患者昏迷时间及初期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不同部位FA值的相关性;(5)比较DTI中不同性别在不同区域FA值是否存在差异;(6)比较不同中毒来源导致的ACMP在DTI中不同区域FA值是否存在差异。统计学方法: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齐)或t检验(方差不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样本量<40,计数资料均采用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相关性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1)共纳入ACMP患者35人,最大年龄82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48±16)岁;男性16人(45.7%)、女性19人(54.3%);由于使用炭火取暖导致的ACMP患者22人(62.85%),由于洗澡导致燃气泄漏而发生ACMP患者9人(25.7%);其他原因导致的CO中毒4人(11.4%),2例为夜间睡眠时附近天然气泄漏,另2例为工地使用发电机发电时导致ACMP;最主要的ACMP来源为燃气泄漏及炭火使用。35名患者中,7名患者无意识障碍;余28名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其中最长昏迷时间>48小时。既往患有高血压病病史者2人(5.9%),糖尿病病史患者3人(8.8%)。经治疗后90天随访结果:DE患者6人(17.1%);NDE患者29人(82.9%),死亡0人。(2)NDE组患者平均年龄(44.6±14.1)岁,DE组患者平均年龄(67.5±8.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3.81,P<0.05)。平均昏迷时间比较:NDE组为(2.48±2.43)小时,DE组为(21.0±17.0)小时,二者有统计学差异(t’=-2.645,P<0.05)。GCS评分:DE组为(2.67±0.82)分,NDE组为(8.6±4.6)分,有统计学差异(t=3.13,P<0.05)。(3)DE组患者在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周围旁白质、内囊、胼胝体膝部及压部FA值均低于ND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双侧背侧丘脑、苍白球、尾状核FA值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4)不同年龄段的各部位FA值比较:年龄≥60岁组患者在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白质、胼胝体膝部的FA值低于年龄<60岁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胼胝体压部、双侧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双侧背侧丘脑及苍白球、尾状核的FA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5)患者在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周围旁白质、胼胝体压部FA值与患者昏迷时间呈负相关、与初期GCS评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胼胝体膝部、双侧内囊、尾状核、苍白球FA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6)不同性别患者在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白质、胼胝体、内囊、尾状核、苍白球之间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炭火导致的ACMP患者在胼胝体压部FA值高于由燃气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57,P=0.020);燃气导致的ACMP患者在左侧尾状核FA值低于因炭火导致的ACMP患者,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71,P=0.016);二者在其他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周围白质、苍白球、胼胝体膝部、内囊、右侧尾状核FA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组患者在一氧化碳中毒急性期其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胼胝体、内囊区域的损害较非迟发性脑病组患者更明显。(2)60岁及以上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及胼胝体膝部的损害较60岁以下患者更明显。(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DTI中大脑半球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及胼胝体压部FA值与昏迷时间呈负相关,与早期GCS得分呈正相关。(4)不同性别患者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白质、胼胝体、内囊区域、尾状核、苍白球的损害程度无明显差异。(5)燃气导致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胼胝体体压部损伤程度重于因炭火导致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而在左侧尾状核损害程度轻于因炭火导致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