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w/Ti复合材料增强相网状结构组织调控与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id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为了提高增强相网状结构的TiBw/Ti复合材料整体增强相TiBw含量,进一步得到具有更高弹性模量、更高强度的钛基复合材料,设计不同制备工艺参数和网状结构参数来得到网状界面面积更大的钛基复合材料。以不同尺寸Ti粉、B粉为原材料,经球磨混粉、真空热压烧结工艺,采用不同制备参数制得一系列增强相网状结构的TiBw/Ti复合材料。通过对不同制备参数制得的TiBw/Ti复合材料、室温断口形貌等进行XRD、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进行测试观察与分析,得到复合材料的物相及组织变化;对不同制备参数制得的TiBw/Ti复合材料进行室温、高温力学性能测试,结合断口形貌分析制备工艺参数、网状结构参数对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得到网状结构参数-复合材料室温力学性能间的关系。不同制备参数所得的TiBw/Ti钛基复合材料微观组织观察表明,原材料Ti粉、B粉反应生成TiBw增强相,并可呈网状结构分布于复合材料中。组织观察表明,由于原位生成的晶须长度为5-20μm,因此制备网状结构的TiBw/Ti钛基复合材料,基体尺寸应大于35μm。当基体尺寸为15-35μm时,TiBw认为为均匀分布;等轴网状结构的制备参数为在球磨转速为220rpm-260rpm下球磨5h;制备扁平网状结构复合材料则需要在控制球磨转速大于260rpm的情况下进行大于5h的球磨。在低增强相含量时,均匀分布的TiBw/Ti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均优于网状分布,其中基体尺寸<15μm,制备工艺参数为240rpm/5h下制得的均匀分布TiBw/Ti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为1130.8±4.1MPa,相对于纯钛提高近三倍,但延伸率为1.4%±0.2%,低于网状结构,断裂功仅为网状结构的一半,这说明网状结构的韧性更好。增强相呈扁平网状结构分布的TiBw/Ti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较等轴网状结构提升近14%,而等轴网状结构的TiBw/Ti复合材料的延伸率、拉伸断裂功、弯曲断裂功则更高,其延伸率为4.1%±0.5%,相较相同制备参数制得的扁平网状结构TiBw/Ti复合材料提升近50%。TiBw晶须的引入可以提高TiBw/Ti复合材料的加工硬化能力,但当增强相含量提升时,高增强相含量不致密现象的存在,使力学性能下降。同时得到网状结构参数-复合材料室温力学性能间的关系:随界面区域局部增强相含量增加,等轴网状结构TiBw/Ti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提高,延伸率降低,但当局部增强相含量超过50%,增强相形成类似墙状组织,同时复合材料致密度下降,塑性大幅降低。TiBw/Ti复合材料的强韧化机理为固溶强化、细晶强化、载荷传递强化的增强机制的协同作用。加入增强相构型调控,构型不同,强韧化机制区别。随TiBw/Ti复合材料中增强相含量的降低,TiBw/Ti复合材料的断裂机制由沿晶断裂相穿晶断裂转变。增强相呈网状结构的TiBw/Ti复合材料在发生断裂的过程中,基体与增强相间良好的界面保证了载荷在基体与增强相间的传递,同时增强相起承担载荷的作用,基体钝化裂纹,二者协同作用,来实现提高TiBw/Ti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目的。
其他文献
气体渗碳过程中扩散系数D与表面传递系数β的精准测量是控制动力学演变的关键参数,对浓度场分布的准确调控意义重大。针对(D,β)的测量,目前常用的方法基于非原位重量弛豫,不可避免地引入了测量误差。本文基于电导率与碳含量呈线性关系这一基本假设,提出以电导率弛豫表征碳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建立了气体渗碳过程数学模型,结果实现了(D,β)的原位测量,为研究渗碳动力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本文通过Biot数表征渗碳过
学位
我国每年会出现上百万例骨功能障碍或骨缺损患者,使用骨替代材料进行治疗与重建成为必要选择。但目前,植入物的过早失效已成为骨移植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难题,而开发理想的骨替代材料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氮化硅陶瓷(Si3N4)凭借其高耐磨、低摩擦、高化学稳定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成为骨替代材料的理想选择之一。但致密氮化硅陶瓷的弹性模量远高于人体骨,且氮化硅自身并不具有骨诱导能力。因此,降低氮化硅陶瓷的弹性模量
学位
具有LPSO相的Mg-RE合金由于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以及腐蚀性能,是制作页岩油气开采行业中可溶压裂工具的理想材料,近年来被页岩油气开采以及科研人员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可溶镁合金普遍存在强度不够、腐蚀速率不可控等诸多缺点。为了对可溶镁合金的性能进行改善,获得高强可控溶解的镁合金,通过铸造、变形以及诸多表征方式,研究了Ni元素以及LPSO相对铸态及挤压态Mg-Y-Ni合金的力学性能以及腐蚀性能的影响机
学位
SiC/Al复合材料是一种工程上广泛应用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力学、热物性能及尺寸稳定性,目前已成为第三代精密仪器仪表材料的代表。目前对于仪表级α-SiCp/2024Al复合材料的研究大多是围绕微观组织结构、基体合金成分等方面展开的,但很少关注增强体自身的晶型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理论上,相较于传统六方α-SiC,立方β-SiC具备的高热导率以及与Al基体相似的晶体结构,有助于提高SiCp/
学位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散热技术已成为限制电子工业领域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高导热石墨膜/铝(GF/Al)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二维导热性能、热膨胀系数低和轻质等特点,是一类极具发展前景的热管理材料。但由于高导热石墨膜(GF)和Al基体之间存在润湿性差和界面反应等问题,影响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导致其应用受限。因此,本文通过Mg、Si元素的基体合金化方法改善GF/Al复合材料的整体性
学位
过渡金属碳化物具有相当高的熔点,在高温服役环境下仍具有较为突出的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同时抗辐照能力很强,但对超高温陶瓷力学性能的优化仍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为避免常见增韧方式存在第二相与基体结合能力差的问题,可以通过添加金属元素的方式使饱和固溶体发生脱溶析出,同时实现固溶强化和第二相强化,保证第二相在基体中的均匀分散,并使其与基体有更好的结合能力。本文通过碳热还原的方式制备得高纯单相(Zr,W)C
学位
铋层状结构材料因其优异的理论铁电性能和高居里转变温度(Tc)而在高温压电、铁电器件应用中具有一定潜力,但自发极化难以释放以及极性方向上漏电较大等科学和工程问题制约了其实际应用。本论文以典型铋层状结构材料钨酸铋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板晶粒生长(TGG)法和流延成型制备了[00l]取向织构陶瓷,通过织构减少晶界应变制约和升温释放应变等手段将钨酸铋多晶陶瓷铁电性能提升40%,同时研究了织构化对钨酸铋陶瓷结构
学位
Heusler合金是德国科学家Heusler于1903年发现的一种高度有序的金属间化合物。根据化学组成,Heusler合金可以分为全Heusler合金、半Heusler合金与四元Heusler合金。Heusler合金具有优良的性质,如电学性质、磁学性质、热电性质和高温下保持铁磁性,因而可以广泛应用于自旋电子器件。然而,Heusler合金的组元和结构繁多。传统的实验设计方法效率低,难以高效而准确地预
学位
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开展的企业合规改革催生了合规行刑衔接制度。在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案件作出合规不起诉等处理决定后,检察机关通过推动合规整改认同、提出行政处罚检察意见、制发行业合规检察建议等方式激励行政机关开展行政合规监管。这种“检察委托式”行刑衔接面临着行政检察监督缺乏刚性效能等激励性不足的困境。未来,应当确立“行检协同式”个人信息合规行刑衔接模式,以个人信息合规刑行一体化建设为指引,明确行政机关
期刊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内双极板严苛的工作环境使得金属双极板极易发生腐蚀失效而应用受限。面对这一情况,本文旨在AA2024铝合金表面用化学镀的方法构建Ni-P-Ti C涂层,用化学镀加电沉积的方法构建Ni-P/Cr-C涂层,通过对不同工艺参数的调节来让双极板具有更好的耐蚀性能与导电性能。Ni-P-Ti C涂层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Ni-P-Ti C涂层表面是由Ni-P球型颗粒以及Ti C纳米颗粒构成。涂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