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炜90年代小说的叙事与精神探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888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90年代的文化语境中,道德、理想遭到无情的放逐。张炜却对理想精神情有独钟,在其作品中展开了一系列关于理想精神的追问。以抵抗意志和超越情怀突现了文学作品关注人类生存根本问题的功能。在张炜的小说中,主导叙事的是精神,叙事模式其实也就是精神模式。因此,研究张炜小说的叙事模式,探讨叙事背后的精神探询是走进张炜的门径。张炜善于在小说中进行理想精神的探询及对生存意义的追问,这一倾向在90年代的一系列小说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聚焦张炜90年代创作的一系列小说,从张炜小说的叙事模式入手,分析叙事背后的精神主导因素,进而剖析探讨张炜精神探询的二个层面,即野地理想和存在性主题的追问。文章分为上下篇。上篇归纳分析三种叙事模式——抵抗、流浪和返乡模式所指涉的精神内涵。张炜小说的叙事是精神主导的叙事,是一种探询、诘问的叙事模式。抵抗的同时伴随着精神焦渴,流浪是寻求摆脱的方式,返乡则指向精神的皈依。抵抗模式涵盖三个方面:人物设置的对位,城乡内涵的对立以及历史与现实、“我”与父辈的两重对话。流浪模式包括流浪的形式和流浪的意义两个方面。流浪实际上是主人公通过身心的放逐,来寻求精神家园的一种方式。返乡模式乃是寻求精神皈依,对流浪者来说,返乡具有精神皈依意义,但返乡动作的反复,实际上说明了返乡的难以完成。流浪者不得不陷入永无终了的流浪中。下篇主要探讨张炜小说中的精神探询及其缘起和意义。张炜的精神探询涉及野地理想和存在性主题的追问两个层面。张炜的野地理想存在着内在矛盾。野地无法真正“融入”,使其精神家园寻找陷入虚妄。与之相连,在“无家可归”之际,张炜进入了对终极问题的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等人类存在的本体性问题,都被纳入作家的视野。人、自然与流浪是张炜小说的三个存在性主题。他所关注的都是人类存在的一些根本问题具有存在主义意义。精神探询的原因可从其内在的经验气质和外在的文化语境两个方面探究。张炜一以贯之的严肃的精神探询,为这个喧嚣的时代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思想资源,同时也是他进行知识分子自我确认的方式。然而,恰恰因为致力于精神探询,又使他相对忽略了对人物性格丰富性的挖掘,因此,相对影响了小说的审美内涵的开拓。
其他文献
中文信息处理是利用计算机对汉语信息进行自动处理,其中实现汉字输入是该领域内一项基础而又重要的工作。虽然已经有不依靠键盘输入汉字的产品问世,但汉字键盘输入法还是最普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一开始被提出的时候只是针对不同民族和相异种族文化,甚至仅仅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尊重,以通过教育来实现人之基本权利的平等。文化概念突破地域、民族的限
“健商”是新世纪一种全新的健康理念,它站在更高的视角诠释了个体的健康应该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对加拿大籍华人医学博士谢华真教授的健商量表做了针对我国大学生人群的特定修
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类新型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由于独特的吸水、保水性能,高吸水树脂在医药卫生、农林园艺、荒漠治理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吸水倍率、耐盐性、吸水速率及凝
本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弥尔顿的《黎西达斯》作为一首牧歌式挽歌在其领域内的地位与价值,探讨指出了作者在该诗中对牧歌式挽歌的传统主题:“死亡”与“爱”的继承,以及他通过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
随着国家的宏观调控,公路工程建筑市场竞争日愈加剧,其承包价格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而且自2003年以来,还不断受到建筑原材料价格上涨、最低价中标制度、现金保证金制度三个市
区域经济差异和差距是所有区域经济问题的核心,是一个全球性的国际化问题,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发展不平衡的困扰。区域经济差异是市场经济运作的结果,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在中国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业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景区开发又是其中争议的焦点。由于不同性质的旅游景区具有不同的产权关系,在转变经营模式的过程中,出现了景区经
粮食在储藏过程中常常遭受虫、霉、鼠等有害生物的侵害造成质和量的损失,而其主要危害来自于储粮害虫。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全世界因储粮害虫造成的损失为总储存量的4~8%,有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