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紫叶酢浆草组培及碳源效应的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undu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三角紫叶酢浆草(Oxalis triangularis Subeg. triang)的叶片、叶柄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及以三角紫叶酢浆草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碳源效应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并结合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探讨了三角紫叶酢浆草离体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碳源对叶片外植体植株再生,不同蔗糖浓度对植株开花和有糖无糖培养基交替培养对组培苗叶色的影响。其试验结果表明: (1) 以叶片为外植体,MS+6-BA0.5mg/L+NAA0.5m/L+IBA 0.1mg/L+蔗糖3%为最佳培养基配方组合,其出芽率为90%。 (2) 以叶柄为外植体,MS+KT1.0mg/L+NAA0.5m/L+IBA0.5m/L+蔗糖3%为最佳培养基配方组合,其出芽率为93.33%。 (3) 继代培养中,MS+6-BA1.5m/L+NAA0.2mg/L+蔗糖3%为最佳培养基配方,月增殖倍数达4.44。 (4) 生根培养中以1/2MS+NAA0.2+蔗糖2%为最好,生根率达95%。 (5) 在不同碳源及蔗糖浓度研究中发现,蔗糖是三角紫叶酢浆草组织培养的最佳碳源,3%是其最适浓度,葡萄糖效果其次,可溶性淀粉效果最差。 (6) 不同浓度蔗糖实验结果表明:蔗糖浓度为3%时,植株生长最好,当蔗糖浓度达到5%时试管苗就会开花。 (7) 有糖(3%)—无糖(0%)交替培养实验结果表明:蔗糖是影响三角紫叶酢浆草叶色的重要因素,在无蔗糖的培养基中植株叶色由紫变绿,转入3%蔗糖浓度的培养基后又逐渐恢复紫色。糖对叶绿素和花色素苷的含量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将含糖量3%培养基中正常显色的植株转入无糖的培养基中培养,叶绿素、花色素苷含量随时间增加逐渐降低,但花色素苷含量降低的幅度远远大于叶绿素降低的幅度,而再次转入含糖量3%的培养基中,随时间增加,两种色素都逐渐升高,但花色素苷增加的幅度远远大于叶绿素增加的幅度。
其他文献
园林植物的花色直接影响其观赏价值。兰花是花卉产业中价值最高的种类之一,其花色的改良在兰花育种工作中一直备受关注。然而,由于兰花生长周期长、自然结实率低等原因,传统的育
本研究开发的林业统计分析软件,能直接处理Excel电子表格、Access数据库以及网格数据,数据的录入和编辑非常方便,并具有林业数理统计中常用的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森林资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化的基础,它不仅能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多种宝贵的木材和原材料,为人类经济生活提供多种食物,更重要的是森林还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
本文以三倍体毛白杨新无性系BT17、BT18、BL175、BL193为试材,对其微繁技术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探讨了从无菌培养物建立、初代培养、继代培养、试管苗生根移栽直到定植栽培
本文通过不同种源内的自由授粉家系的多点试验和RAPD标记的方法,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引种的一球悬铃木(Platanus occidentalis L.)的遗传变异,在此基础上,从生长量角度初步筛选出一
黄河三角洲地表淡水资源量较小,区域浅层微咸水丰富,面对淡水资源短缺的现状,科学合理的开发区域浅层微咸水,对有效减轻依赖黄河水和缓解区域水资源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区为例,在调查区域水盐现状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微咸水和淡水入渗试验、野外微咸水灌溉试验及微咸水不同灌溉模式的模拟,探讨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土的微咸水入渗规律、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微咸水灌溉对土壤理化
该文研究的内容就是在生态园林城市定位下的绿地系统建构解析.为了符合生态园林城市的定位,绿地系统需紧紧抓住生态建构和景观风貌建构两个方向.其中生态建构包括各类绿地布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央明确提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我国报业也开始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发行新思路。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报业结构由单一走向多元;报业经营由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再到产业化运作;报业主体由报社变为报业集团再为传媒集团;报业发行模式由邮发合一到自办发行再到多种发行模式并存;报业技术则由传统迈向现代进而网络化数字化。在新的经济体制下,报刊发行在观念和体制上有了巨大进展,报业发行
中韩建交20年来,经贸关系发展日新月异,但存在的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如贸易与投资的不平衡等,使双边关系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此同时,两国关系的发展又存在历史机
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原产我国,又称中国柳,主要为异源四倍体乔木,是杨柳科柳属重要的能源、造林和绿化树种,在沿海林业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旱柳耐盐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