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酸介导西紫杉醇牛血清白蛋白肿瘤靶向纳米粒制备、表征及体外释放性能评价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zhuyi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西紫杉醇( Docetaxel)是建立在紫杉醇基础上的第二代紫杉烷类抗癌药的代表,在抗癌试验中多西紫杉醇的活性比紫杉醇的活性要高。这种药物不仅仅只针对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具有良好的疗效,而且对前列腺癌、胰癌、和多种软组织肿瘤也都具有良好的疗效,是目前临床化疗药物的一线用药。但是目前多西紫杉醇制剂还存在一些缺点:非水溶性、无靶向性、致敏性和毒副作用。   本文针对多西紫杉醇制剂水溶性差和无靶向性缺点进行靶向水溶性制剂的研究。尝试了常规反溶剂法、机械粉碎方法、超声乳化法和超临界流体反溶剂法制备多西紫杉醇纳米药物,但由于其各自的局限性无法制备出满意的纳米药物。最终选择去溶剂化-化学交联法制备DT-BSA-NPs来解决多西紫杉醇水溶性这一难题。用叶酸偶联DT-BSA-NPs解决其靶向性问题。   通过对制备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考察,选取6个因素的可行范围,并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析因数据优化,对实验中的白蛋白浓度、多西紫杉醇浓度、醇水比例、交联比、滴速等重要条件进行分析,最终得优化条件:BSA浓度为35.1me/mL,DT浓度为3.96mg/mL,乙醇和水的比例为2.99,乙醇的滴加速度为0.5mL/min,搅拌时间为36h,戊二醛和白蛋白交联比例为1。此条件预计结果为:粒径181.65 nm,最大包封率为26.3%,最大载药量12.43%。   经过认证试验,用激光粒度仪测量了DT-BSA-NPs的粒径和电位,得出DT-BSA-NPs的粒径188nm、电位-39.76mV;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出包封率为30.63%、载药量13.92%,确定得到的产品符合要求。   之后用叶酸活性酯偶联制备成功的DT-BSA-NPs得到FA-DT-BSA-NPs,使其具有靶向性。通过对FA-DT-BSA-NPs进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得到白蛋白摩尔数比偶联叶酸摩尔数为1:2.56。对FA-DT-BSA-NPs抽三个样品进行检验其粒径在190nm左右,电位-30mV左右,综合扫描电镜的超微图片,得知FA-DT-BSA-NPs的平均粒径要比DT-BSA-NPs略大,以无序的晶体状多西紫杉醇,被包裹后形成球状,且通过X-ray图谱发现FA-DT-BSA-NPs和多西紫杉醇峰值明显不同,说明多西紫杉醇晶型有改变。在红外光谱下可以清晰看到FA-DT-BSA-NPs在1652cm-1处有明显的特征峰,暗示有N-O化学键生成,不是单纯的物理混合。经过对干粉FA-DT-BSA-NPs复溶12小时的观察与检测。其各项数据未发生较大变化,基本一样。证明经复溶后的FA-DT-BSA-NPs在12小时内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经检测分散均匀的纳米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无明显变化。用粒径201nm,包封率32.9%,载药量为14.8%的药物做体外释放实验。在最初的24 h内药物传递速度比较快,之后缓慢释放至96h。证明其具有缓释性质。   通过以上实验和分析,证实本实验得到的最终FA-DT-BSA-NPs产品粒径达到过0.22uM膜灭菌要求,并且分布均匀,形态规整。成功的改善了其水溶性,使其具有靶向性为接下来的动物实验、临床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在氯化物LiCl-KCl熔盐体系中,采用一系列的方法研究AlCl3对不同价态的稀土氧化物(La2O3、CeO2)的氯化作用。为了进一步确定AlCl3对稀土氧化物的氯化作用,在LiCl-KCl-AlCl3-稀土氧
表观遗传是在不改变DNA的序列的情况下对DNA或染色体的修饰。DNA甲基化是主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DNA甲基转移酶(DNAmethyltransferases,DNMTs)能够催化甲基从
  目的 探讨用电铜针留置静脉内治疗静脉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 24例躯干,肢体静脉畸形患儿,在全麻下从远端静脉开始,往腔内留置铜丝,网状交通,并且通上直流电,治疗之后再用
  目的 探讨儿童肌间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确定治疗的合理性.方法 对11例肌间血管瘤的进行诊断,采用手术一次切除,成功率100%.结果 11例中9例痊愈,1例再次生长行二次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