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时期,此前我国企业主要是行政治理,现已逐步转为经济型治理。公司股权结构也渐渐由分散走向集中。机构投资者在这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我国现行政策的指导下,机构投资者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并渐渐在金融市场占据重要地位。2007年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为11.24%,而到2015年底其持股市值已达到66.71%。他们快速发展成为上市公司前十股东,对市场及公司股权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机构投资者分类繁多,类型不同对应的投资偏好也不同,如何参与进公司治理成为专家学者们的研究重点。2013年底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对现金分红发放进行了引导。但是这种行政干预效果不佳,有些公司虽然公布派现,但最后的受益者是大股东。要想解决上市企业发放现金股息分红问题,从根本上需要从公司管理政策方面着手。因此机构投资者是否能够参与公司治理并解决这个问题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已有的与机构投资者研究相关的文献当中,大部分都是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对企业绩效产生什么样的作用,但分析机构投资者持股怎样对企业绩效造成影响的内在机理和作用途径却一直是研究空白。因此本文研究完机构投资者影响企业绩效的关系后,站在现金股利的角度,分析机构投资者是否通过影响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发挥治理效应,然后建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机构投资者影响企业绩效的路径中,现金股利是否发挥着中介作用。 本文以2010年至2015年机构投资者持有的沪深A股中的部分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机构投资者的不同类型作为切入点,他们对企业绩效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深入分析后发现影响途径亦有不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背景下,本文分析总结了异质机构投资者持有股份对企业绩效与现金股利的影响,并实证验证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影响企业绩效中,现金股利所发挥的中介效用。本文主要由六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引入研究背景,阐明研究思路以及论文框架。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分析了通过持股机构投资者对被投资公司进行治理发挥的的作用:提高股价价值及其代表的信息含量、降低代理成本、提升企业价值的作用。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多少是否会对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和支付倾向产生影响。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理论基础,解释了机构投资者的概念类型、现金股利的概念及影响作用、企业绩效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以及一些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是论文的理论分析,这部分基于第三部分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与之相关的假设。第五部分是论文的实证分析,运用描述性检验、稳健性检验对本文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论文第六部分的内容是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然后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应该优化机构投资者比例结构,鼓励机构投资者长期持股;推动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制度转变,积极引导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发展;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资本市场环境。最后指出研究上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