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的证据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开设经济特区、开放沿海经济区到积极寻求参与世界贸易组织再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践行,中国越来越深地融入了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在深入地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之中的同时,我们更需要了解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而在全球价值链嵌入所带来的众多影响之中,人力资本是经济长期增长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因此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而现有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贸易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或是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于社会福利效应分配的影响,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我们还知之甚少。探究这一问题不仅对中国未来的贸易开放、人才培养、技能结构的调整等等具有现实意义,还可以给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参考和借鉴。本文从人力资本流量和存量两个角度考虑人力资本积累,以基于产出和投入计算的全球价值链嵌入指数代表全球价值链嵌入度,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14年的数据,考察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文章分为理论与实证两大部分,分别以理论机制模型和实证两个方式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其中,理论模型是从Li(2018)将教育年限引入了Costinot et al.(2012)的多生产要素模型出发,将教育年限引入具有行业异质性、中间品贸易和部门联系三个特点的CP模型;理论机制分为劳动力收入份额、劳动力技能结构和技术进步三个渠道;实证部分则包含基准回归、稳健性检验、内生性处理和异质性分析几个方面,以此得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人力资本积累影响的稳健结果,并从多角度分析这一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2001-2014年的样本下,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是负向的。且这一负效应出现在高中之后的教育阶段,无论是政府的财政教育支出还是家庭对于教育的投资都显示出对于高中教育的重视。且在高中之后的教育阶段,显示出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大学阶段人力资本积累的负效应大于研究生阶段人力资本积累的负效应。第二,在异质性分析环节,我们发现劳动力相比于普通教育更倾向于选择职业教育;低技术制造业相比于高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度的提高对于低教育阶段的人力资本积累有更大的正向影响,对于高教育阶段的人力资本积累有更小的负向影响;中国更多地是以制造业的身份参与到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中去的等结论。第三,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理论机制得出,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人力资本积累的负向影响是可以通过劳动力收入份额、劳动力技能结构和技术进步三个渠道进行解释的。根据实证得出的结果,针对2001-2014年样本下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人力资本积累的负向影响,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即中国应抓住人口红利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机遇,通过培养高端人力资本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最后对于这一选题,本文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21世纪信息网络社会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人们不再是一座座孤岛,网络将万事万物联结起来。“醒时,我们共处一个世界,睡去,人们进入各自的世界”,没有任何一个生存与发展中的个体能将自己置身于信息社会之外。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相处模式,同时也对个人信息治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如火如荼发展的信息技术,无序状态下的信息共享与传播是个人信息危机的症结所在。震惊世界的棱镜门事件
学位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与跨越,全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稳步发展,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在“中国制造2025”的纲要指导下,中国制造业亟需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产业,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与制造业更深层次交融,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为制造业利用互联网拓展新的商务形态,实现创新升级提供了机会。已
学位
纵观所有引发舆论高度关注、高度讨论的热点案件,往往都伴随着舆论极化现象的发生,反映出的是舆论与司法始终保持一种紧张互动状态。从宏观层面来看,热点案件不仅是一种结构性产物,而且其存在本身就是对社会问题的映射。但是,这种结构性视角难以就极化舆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舆论极化等问题做出较好地解释。因此,本文所努力的方向是:以群体互动的极化过程为脉络,借助“过程—事件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张扣扣案
学位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确定了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进入社会生产的价值分配。2021年,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为《数字白皮书》),明确计算出我国产业数字化在数字经济中占据的比例超过80%。由此可见,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主力军。如今,中国经济从以往的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因此制造业也应顺应国家战略
学位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蓬勃兴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为了顺应新的全球经济发展格局,先进制造业要加快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以培育新的制造业竞争优势,逐步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现代化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组织韧性是企业在应对竞争环境中的逆境事件时,所表现出的风险抵抗韧性和恢复增长韧性,对身处不确定性和多
学位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必要路径,也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过去20年我国制造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前,逆全球化趋势再次抬头,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内外双重压力,关键技术的缺失使我国处于不利的竞争局面。同时,新一轮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为我国制造业技术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关键技术突破能促进我国转换经济发展方式,协助我国从根本上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与产业体系的不断升级,单纯依靠国外引进技术对于促进我国工业技术进步所发挥的作用不断减弱,同时由于国际贸易摩擦的产生,创新传播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断,在此背景下我国必须重视本土创新源泉的开发,并依赖上下游行业的协同合作,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因此在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加快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坚持自主高效、安全可控,促使全产业链发展水平显著提
学位
在2020年11月举办的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产业协同的作用,驱动创新发展。伴随着“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过渡的浪潮,“服务外包”和“制造外包”就是两种可以体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融合的分工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服务专业化水平,还使得两种行业的空间地理分布呈现集聚趋势。结合目前制造业逐步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的发展趋势,推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
学位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型和支柱型产业,产品应用领域广,产量基数大。21世纪以来,钢铁产业的快速增长满足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需要,但同时也伴随着高能耗、高污染问题。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和碳排放重点行业,钢铁产业应强化减排共识,承担减排责任,为我国总体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作出应有的贡献。“双碳”目标背景下,分析钢铁产业的碳排放脱钩状态,探讨钢铁产业碳减排路径,对钢铁产业科学制定碳达峰、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贫穷落后到经济赶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国腾飞令世界瞩目。但经济总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生态环境频频发出警告,昭示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正在不断凸显激化,过往依托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不是长久之计。环境资源作为公共物品,其具有的外部性特征要求政府在环境治理中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方面,环境规制通过施加外在约束压力推动产业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