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产区小麦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扩散路径分析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53839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小麦产量和消费大国,近年来由工业和环境污染带来的小麦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小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因此,本研究于2020年采集了我国7个小麦主产省份48个城市的262份样品,采用微波消解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探究了主产区小麦重金属污染的区域分布特征。为了探究主产区小麦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扩散路径,将小麦加工成麸皮和面粉,通过营养组分分离、Osborne连续提取、ICP-MS等技术对小麦籽粒麸皮以及面粉中淀粉和蛋白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了重金属在小麦籽粒中不同部位以及不同营养组分间的积累分布特征,进一步地针对2020年小麦重金属污染情况,于2021年采集了7个主产区中污染区域的32份土壤样品,通过对产区土壤样品重金属含量的检测,气象、大气质量以及相关产业数据的收集,利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对小麦重金属污染由来源到籽粒积累的污染路径进行初步探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重金属污染防治建议。本研究可为开发小麦重金属污染消减技术和防治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小麦主产区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具有一定的区域分布特征。主产区小麦样品主要受到来自Cr、Cd和Pb三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超标率分别为:7.32%、2.29%和13.00%,Cr、Cd和Pb的平均值均小于国家标准,分别为0.496 mg/kg、0.040 mg/kg和0.054 mg/kg。不同产区间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不同,重金属Cr元素的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四川省以及安徽省的中部地区;Cd元素的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的东部地区;Pb元素的高值区域主要分布于湖北省的西南部、河南省、山东省西部以及安徽西部地区。主产区小麦样品重金属污染的膳食暴露风险较低,Cd、As、Hg和Pb四种重金属元素的风险熵均小于100%,存在可接受且风险较小的膳食暴露风险。(2)Cr、Cd和Pb三种元素在小麦籽粒中主要以蛋白结合态分布于麸皮中。三种元素在小麦中的含量均呈现出:麸皮>面粉的特征;三种重金属元素的蛋白结合态和淀粉结合态的总和均占到相应元素含量的50%左右,且蛋白结合态的含量占比均大于淀粉结合态;四种分级蛋白在麸皮和面粉中的含量大小关系均为:谷蛋白>清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小麦籽粒中四种分级蛋白在麸皮中的含量均大于在面粉中的含量;重金属Cr和Pb与四种分级蛋白结合能力的大小关系均为:谷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球蛋白,Cd元素则较多的与清蛋白结合,其次是谷蛋白,与醇溶蛋白和球蛋白结合的则较少。(3)小麦籽粒中Cd、Cr和Pb三种重金属元素有着不同的污染来源。小麦中的Cd元素含量与土壤中的Cd元素含量显著相关,皮尔森相关系数为0.52,土壤中的Cr和Pb含量与小麦籽粒中的Cr和Pb含量无明显的相关性,小麦籽粒中重金属Cd的含量与日降水≥0.1 mm天数表现出了较强的相关性,皮尔森相关系数为0.40,平均相对湿度、与空气中NO2的含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影响,皮尔森相关系数分别为0.58和0.43,小麦中Cd元素的污染来源主要为土壤,降水和空气中NO2含量通过作用于土壤影响小麦籽粒中Cd的含量。(4)小麦中重金属Cd的污染主要有两条扩散路径:一条路径是通过畜牧业产生的动物粪便传递到土壤再从土壤迁移到小麦中,或者由动物粪便和含氮废气作用于土壤,促进土壤Cd向小麦籽粒的迁移。另一条路径是通过工业用电、火力发电、工业锅炉产生的NO2作用于土壤,促进土壤中的Cd向小麦籽粒中迁移。小麦中Cr的主要扩散途径为:采矿、喷涂、电镀、冶金等工业产生的Cr污染,通过大气被小麦叶片吸收后迁移至籽粒,使得小麦籽粒产生较高的Cr积累。针对不同来源和路径的污染,可以通过提高小麦加工时的麸皮去除率,使用生物炭对受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土壤修复,调节畜牧业动物粪便的p H值和有机物含量、堆肥和厌氧消化等改变粪便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将动物粪便制成生物炭,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电力部门和工业污染气体排放的监管等措施预防和减少粮食主产区的重金属污染。
其他文献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毕竟这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延续。而要想保证高中阶段所有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加强内部管理控制、规避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自然成为重要一环。但是就近年来的实际情况分析,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很多高中在资金管理和使用方面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高中内部控制风险及对策”为研究对象,从多个角度对这一话题进行论述,以期相关研究内容
期刊
油脂是人体代谢活动所必需的宏量营养素,但摄入过多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同时其氧化酸败会产生醛、酮等有害物质。中式菜品是国民日常最主要的饮食来源,也是油脂摄入的首要来源,存在菜品含油量过多和油脂品质劣变安全问题。中式菜品是被误解为一种油炸食品,例如油炒的英文名是stir-frying,而油炸食品被公众认为是不健康食品,因而有必要研究对比油炒和油炸菜品含油量和油脂品质劣变情况。食用炒菜时一般仅食用固体主料
学位
刺梨是富含维生素C和SOD等抗氧化物质的野生水果,其资源在贵州最为丰富。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副干酪乳杆菌SR10-1发酵刺梨汁能够显著提高体外降血糖降血脂功能,但是乳酸菌发酵刺梨汁对糖尿病影响的相关性仍需明确。因此,本论文主要针对乳酸菌SR10-1发酵刺梨汁体外模拟胃肠消化以及对患2型糖尿病小鼠体内肠道菌群的影响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乳酸菌SR10-1发酵刺梨汁降血糖的潜在代谢通路,以期为功
学位
人们的健康和食品安全紧密相关,为保证食品的安全性,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在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渡金属及纳米尺寸的材料,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化学光学稳定性,引起许多研究者们的兴趣,并且应用到生物医药、食品及环境等领域。本论文研究重金属与农药残留与过渡金属及纳米材料的相互作用机制,提出两种过渡金属及纳米材料作为催化物质来设计比色传感器定量检测食品危害物。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简单的一锅水热法制备出带
学位
食用菌营养丰富,具有独特的鲜香味,含有较多呈鲜物质,为了探究食用菌中新型鲜味肽的呈味特性,从而为食用菌调味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草菇、平菇、香菇、双孢蘑菇、块菌、松茸和羊肚菌这七种不同品种食用菌为研究对象,对七种食用菌的不同呈鲜物质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在此基础上,选择草菇对其鲜味肽进行分离鉴定及呈味特性研究,并利用分子对接手段研究鲜味肽(配体)与鲜味受体T1R1/T1R3间的分子作用,初步阐明
学位
粮食在生长、储存和运输等过程中极易受到霉菌污染,产生有毒次级代谢产物——真菌毒素。真菌毒素具有强大的致癌和致突变作用,粮食中常见的黄曲霉毒素B1(AFB1)和呕吐毒素(DON)分别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定为1类和3类致癌物质。在我国,小麦、玉米和大米等粮食中真菌毒素的污染情况较为普遍,因此粮食中真菌毒素的快速准确检测近年来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以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应用最为广泛。胶体金
学位
荞麦富含丰富的氨基酸、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经常食用荞麦烘焙制品不仅有助于平衡膳食也有助于营养健康。然而荞麦缺乏足够的面筋蛋白,在制作面团时结构不稳定,不利于加工整型,制成的面包感官品质差,硬度高,体积小。乳酸菌胞外多糖(EPS)在荞麦面团、面包品质改善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旨在筛选得到一株产胞外多糖并能够改善荞麦酸面团品质的乳酸菌,为荞麦烘焙制品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学位
高血压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首要风险因素。天然小分子降压肽具有活性强、亲和力高且无毒副作用等合成降压药物无可比拟的优势,受到广泛关注。论文以小米糠为原料制备了具有降血压活性的小米糠多肽,解释了小米糠多肽基于抗炎作用的降血压机制,为天然降压肽的研究及小米糠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碱性蛋白酶水解和超滤技术制备小米糠蛋白水解物及分级组分,通过分析其ACE及肾素抑制活性等,
学位
学位
发酵是影响果酒品质的关键环节,而在果酒发酵过程中,最核心的就是酵母菌群在体系中的动态变化及作用,混合发酵时,不同酵母菌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最终导致了成品果酒风味物质和各项指标的变化。所以本试验通过研究在混合发酵蓝莓酒时不同酵母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来对混菌发酵提升成品酒品质的工艺优化打下基础。为此本实验结合实际酿造生产,以贵州省麻江县某企业生产的蓝莓和蓝莓酒作为基础和分离源,筛选出不同的酵母菌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