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贝类作品的犹太性、异化主题及叙述手法——解读《晃来晃去的人》和《赫索格》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9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是美国现代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之后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1976年,他以“对当代文化富有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晃来晃去的人》和《赫索格》是索尔·贝娄的精神流浪汉模式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两部作品,这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被社会排斥的、异化的、孤立无援的、精神上的孤独者,他们被统称为“晃来晃去的人”。本文尝试就索尔·贝娄不同阶段但联系紧密的这两部精神流浪汉模式的小说进行研究,以探讨这两部作品中的犹太性、异化主题和创作技巧的异同及演变。   全篇论文正文部分共有三章。   第一章是作品蕴含的“犹太性”,本章从犹太民族的特殊性及其文化根源的层面切入来解读这两部作品的丰富内涵,在对“犹太性”界定的基础上分别从犹太原型、犹太母题和犹太伦理三个角度来解读这两部作品,接着比较两部作品中犹太性的嬗变及其成因,《晃来晃去的人》中的犹太性是表面局部地呈现,而《赫索格》的犹太性则是较为隐蔽地埋藏在字里行间。   第二章是作品表现的异化主题,本章首先分析两部作品中的异化主题,接着探讨两部作品回归模式的不同,《晃来晃去的人》中的约瑟夫回归的途径是向现实妥协,《赫索格》中的赫索格回归途径是积极地用自己的行动适应现实和试图改造现实。   第三章是独特的叙述手法,本章分析《晃来晃去的人》中日记体和《赫索格》中的书信体。贝娄在不断地探索中找到了适合表达异化主题、揭示人物内心的艺术形式——日记体和书信体。日记体和书信体这两种独特的写作手法,分别给予小说中主人公约瑟夫、赫索格寻找自我本质和生活智慧的行动的最恰当形式。贝娄对这两种自传体方式的运用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文学效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菩萨凝视的岛屿》(AnilsGhost)是加拿大籍斯里兰卡裔移民作家迈克尔·翁达吉继《英国病人》(English Patient)之后颇具影响力的作品,较之以前的作品,翁达吉在此部小说中体现
新课标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学追求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与否取决于学生思维训练的广度与深度。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的提问能力决定着教学效果,所以我
《梦粱录》是南宋术年吴自牧撰写的一部描述都城临安繁华景象的文学作品。该书仿照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的体式,记载了临安的建筑、山川、人物、风俗、物产、学校等方面的情
期刊
19世纪美国杰出的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作品在中国的译介,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漫长历程,并且显示出和不同时期的文化语境密切相关的阶段性特征。1961年,诗人余光中拉开了我国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