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遗传多样性及其黄籽与芥酸性状的分子标记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drea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菜作为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是主要的食用植物油来源。芥菜型油菜原产我国,遗传资源丰富,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如抗旱、耐高温、黄籽、耐饥薄、抗裂荚、早熟、耐迟播、抗病虫以及耐重金属等,它不但在干旱地区具有种植优势,又是进行甘蓝型油菜遗传改良的宝贵资源。芥菜型油菜中的陕北黄芥,分布于陕北黄土高原及其邻近一带,是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中的一个独特的生态类群,其黄籽、特殊的脂肪酸组成均是油菜育种的重要目标性状,对其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在油菜抗逆育种和品质改良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以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遗传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陕北黄芥的黄籽性状以及脂肪酸组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获得如下结果。1.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以101份我国西部不同生态区的芥菜型油菜品种资源和7份参照品种(2份外国芥菜型油菜,4份白菜及白菜型油菜,1份芸芥)为研究对象,采用SRAP、AFLP和SSR标记技术研究其遗传多样性,结果如下:1.1 101份我国芥菜型油菜和2份澳大利亚芥菜型油菜分为五个类群:云贵和陕南类群(A),关中类群(B),新疆Ⅰ类群(C),新疆Ⅱ类群(D)和西部春播类群(E),其中A、B基本为冬播品种,C、D、E均为春播品种。地理和生态条件是影响芥菜型油菜类群的主要因素。1.2 A类群品种间遗传差异最大,其次是B类群。陕西和新疆的品种分别被聚到三个类群,表现出更广泛的遗传多样性。我国冬播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高于春播品种。1.3 E类群包括多数春播类型,可分为三个亚类,其中陕北及其邻近一带春播黄芥为第Ⅰ类,形成一个独立的遗传群体,群内遗传多样性较高;西藏的10个品种为第Ⅱ类,相似系数达0.83以上,表现出西藏品种遗传系统的独立和遗传基础的单一;澳大利亚2个品种为第Ⅲ类,表现与我国的春播品种关系较近。2.陕北黄芥黄籽性状的遗传及分子标记用武功芥菜和长安芥菜(褐籽)分别与陕北吴旗黄芥(黄籽)杂交,采用经典遗传学分析方法研究黄芥黄籽性状的遗传机制,以吴旗黄芥×武功芥菜构成的F2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AFLP标记技术结合BSA法,寻找与陕北黄芥黄籽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并对这些标记进行遗传连锁分析,结果如下:2.1两个褐、黄籽杂交组合的正反交当代(F0)、F1代的粒色分析表明,陕北黄芥的粒色受母本基因型控制,褐籽对黄籽为显性;F2、BC1(黄籽做回交父本)、BC2(褐籽做回交父本)等世代粒色的表现:褐籽与黄籽分别符合3:1、1:1和1:0(全褐籽,无分离)的分离比例,证明陕北黄芥的粒色受一对主效基因控制。2.2黄籽和褐籽杂交F2代粒色与几个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证明含油量与粒色密切相关,硫苷含量、脂肪酸组分的平均值与粒色没有明显的相关性。2.3 512对AFLP引物组合(256对P0+3/MC+2组合,256对P0+3/MG+2组合)在双亲和两个基因池间进行扫描筛选,进一步在构成基因池的群体单株中进行验证,获得了16个与粒色性状连锁的AFLP标记。2.4 16个AFLP标记在346个F2代群体单株中分析,除标记P13MG04不能正常显带外,其余15个标记经遗传连锁分析表明,全部位于同一连锁群上,并且分布在粒色基因的两侧,连锁图覆盖基因组38.9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2.59cM。其中标记P11MG15与粒色基因共分离,标记P03MC08,P16MC02和标记P11MG01分别是距离粒色基因两侧最近的标记,遗传图距分别为0.3cM,0.3cM和0.7 cM。2.5 16个AFLP标记的SCAR转化表明, 4个AFLP标记(P11MG01;P15MG15;P09MC12和P16MC02)被转化为6个SCAR标记(SG6-4F/4R;SG2-1F/1R、SG2-2F/2R;SC11-1F/1R、SC11-2F/ 2R和SC8-2F/2R)。用这6个SCAR标记分析F2群体,其结果与对应的AFLP标记相一致,SG6-4F/4R和SC8-2F/2R是距离粒色基因两侧最近的标记,遗传图距分别为0.7cM和0.3cM,SG2-1F/1R、SG2-2F/2R和SC11-1F/1R、SC11-2F/ 2R距离粒色基因较远,遗传图距分别为20.9cM和28.3cM。3.陕北黄芥芥酸遗传及FAE1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比对选用高芥酸长安芥菜(45.4%)和低芥酸4923(0.86%)分别与中芥酸陕北吴旗黄芥(25.6%)杂交,采用经典遗传学方法研究陕北黄芥芥酸含量遗传机制;为了明确陕北黄芥及其低芥酸突变株(1278-3)的FAE1基因的结构特征,探讨与芥酸含量相关的FAE1基因的SNPs。采用同源序列克隆方法对不同的芥菜型油菜和芸苔属近缘种的FAE1基因进行分离,测序和比较,结果如下:3.1陕北黄芥的芥酸含量受两对加性胚基因控制,其中一对基因显性纯合(E1E1或E2E2),控制约24%的芥酸含量,另一对基因隐性纯合(e2e2或e1e1),控制4%以下的芥酸含量。高芥酸(E1、E2)对低芥酸(e1、e2)有部分显性效应。3.2克隆出的FAE1基因片段长度为1353bp,位于FAE1基因的第110个核苷酸到第1463个核苷酸之间。ORF分析表明,FAE1基因为一个不含内含子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 FAE1基因片段和拟南芥的FAE1基因序列(U29142)在比较区内的同源性为88.4%以上,与芸苔属各个种的FAE1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5%以上,与Gupat等(2004)公布的芥菜型油菜AF558197(FAE1.1)和AF558198(FAE1.2)同源性最高(>99%)。3.3芥菜型油菜的FAE1基因序列可分为BjFAE1.1和BjFAE1.2两种类型,BjFAE1.1和BjFAE1.2共存在62处碱基差异,其中11处表现错义突变,其余为同义突变;BjFAE1.1基因HindⅢ酶切位点在第1415处,BjFAE1.2的HindⅢ酶切位点在第1144处。BjFAE1.1基因第591位和1265位的碱基差异、BjFAE1.2基因第237位的碱基差异与a、b基因组相关。白菜型油菜、黑芥以及芥菜型油菜的两个FAE1基因序列同源性高,甘蓝型油菜和甘蓝的两个FAE1基因序列同源性也高,但两组之间对应的两个FAE1基因序列同源性略低。3.4芥菜型油菜的BjFAE1.1基因在第968位碱基的变化(C→T)与芥酸含量相关,高芥酸品种该位点碱基为C,而低芥酸品种为T。该位点碱基的变化导致BjFAE1.1基因在编码蛋白质时,第323位的氨基酸由苏氨酸(Thr)转变为异亮氨酸(Ile),可能是导致E1→e1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没有发现导致E2→e2的BjFAE1.2基因的SNP位点。3.5序列分析表明:陕北黄芥的中芥酸基因型为e1e1E2E2,即陕北黄芥的中芥酸含量是由于E1位点的突变引起;低芥酸突变株(1278-3)的FAE1基因序列与国外的低芥酸品种(4923)仅在1265位存在一个单核苷酸差异,前者BjFAE1.1基因在该位点核苷酸碱基为C,后者在该位点有T和C两种类型。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住我院普外科的68例直肠癌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占34例,传统开腹手术患者占34
三维技术在90年代进入中国,形成一股三维热潮,进而成就了三维行业。三维建筑动画随之而生,新的建筑三维动画以3DMAX技术建造模型、搭建场景,迎面而来的空间感、建筑美学等,让客户对于建筑的思想、理念等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本研究通过对西澳大利亚州所有医院的住院数据系统进行人群回顾性队列研究,明确该州人群中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女性相对于无PCOS女性的住院情况,通过比较2组人群各种疾病
每一个设计都是一个假设和一个实践性的实验。从本质上讲,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实际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设计假设和干预都需要加以阐明,两者共同构成了研究的基础。很多设计师可能
网络技术专业具有实践性强,技术更新快等特点,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要求上强调专业技能、动手能力、适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当今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才市场需
对角鲨烯的化学合成及生物学合成方法研究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和评述。到目前为止,研究报道的化学合成方法或路线有10余种,主要可归类为基于冗长而复杂的化学反应路线和基
针对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的要求,本文从教材体系、课堂开设方式、考核体系、微课建设等方面对电工技术课程进行改革,形成理论-实践-项目渐进式培养模式,培养了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
本试验成功栽培出了沼生花褶伞(Panoeolus paludosus Cleland)的子实体.结果表明,母种制备用粪草培养基,原种用麦粒菌种培养基为佳,而栽培时则用堆制发酵的粪草,采用层播法播
本文从版画的技术层面入手,探讨印刷技术的进步在版画艺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阐述现代数码印刷技术对版画的冲击—数码印刷技术促成了电脑版画的产生,由此展开对电脑版画合
棕色蘑菇俗称棕蘑,也称波希美亚种,是英国的代表种,营养价值高,品质优良,是一种既可鲜销又可加工的绿色保健食品.ZM-1是由日本丸虹株式会社提供的棕蘑新品种,我们于2000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