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中小学教学楼震后废墟存活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b2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全球地震多发地区之一,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和以及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交汇处。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地震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的威胁不容小视。其中,寒地中小学建筑内部的使用者通常具有聚集度高、流动性较大的特点,发生地震后产生严重灾害的概率及其产生的破坏程度,相对于其他建筑类型更高。学生的大规模伤亡多是由于教学楼的倒塌造成的,因此,寒地中小学发生的地震灾害使得许许多多学生伤亡,也造成了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损失的出现,在地震救援训练基地中模拟寒地中小学教学楼的倒塌废墟,研究倒塌废墟中生存空间的分布规律显得尤为重要。对倒塌废墟中生存空间分布规律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使中小学生在地震来临时选择空间进行躲藏,从而自主提高生存机会,还可对地震的救援产生指导作用,极大地提高救援的效率与成功率。在上述背景前提下,本文从相关概念的解析入手,通过对寒地中小学教学楼进行深入调研,总结出教学楼在结构形式、空间布局及建筑尺度等方面的典型模型。同时以寒地中小学教学楼典型模型为对象,对其震后废墟中存活空间的分布规律进行综合研究。研究主要分两部分进行,首先对寒地中小学教学楼实际震后倒塌进行文献调研与分析,总结教学楼震后存活空间的分布规律,其次通过模拟软件对教学典型模型进行倒塌模拟,通过两者的对比分析总结存活空间的分布规律,对其作出较全面、系统性的归纳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寒地中小学教学楼震后废墟中存活空间的分布规律,同时对教学楼内逃生人员的地震躲避及相关地震救援提供相关理论指导与实践策略。震后生存空间的确立具有普适性,日后可以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提出不同生存空间的分布规律,进行深入研究。这对加速推进我国防灾救援工作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长远的意义。
其他文献
地震遗址遗迹景观保护规划与展示是近年来文物保护界提出的一个崭新的课题,“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地震遗址遗迹遍布在四川灾区大地,如何将这一特殊景观进行保护规划与展示
当前社会,由建筑生命周期短暂现象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弊病,一直制约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占建筑市场主要份额的住宅来说,如何建设能够长久使用的
中国近代建筑大多是建筑师摸索中国古建、西洋古典建筑和西方现代建筑之后,进行模仿和再发挥的实践产物,带有强烈的探索性色彩。从整体上来讲,近代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技术和文
中原传统民居是中国民居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地区的地理及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这种特征对中原地区民居的形式和构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特定的生物气候条
植物是中国传统同林造同要素之一,对传统园林空间天然意趣的营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传统园林植物景观艺术在植物配置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蕴含了深厚的传统文化与艺术内
通过城市流域尺度的综合调控、管理实现地表水文生态健康是当前雨水管理研究的发展方向。目前,在流域尺度下对雨水设施的研究多以控制水量为目的,模拟某单一设施的优化数量与
消费空间作为当代城市里重要的公共空间类型,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不仅是城市商业经营活动的物质载体,在当代城市空间被日益分包开发进而专属化的今天,消费场所
学位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下来了众多的遗址遗迹,这些成为我国弥足宝贵的财富。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历史遗址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
鉴于中国当前城市快速发展建设中出现的空间发展随意性与趋同性等问题,引发了本文对丘陵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思考,引入适应性理论作为解释和提倡城市空间合理形成的基本理论内核
日本建筑师组合SANAA(妹岛和世+西泽立卫)是当今世界重量级的建筑设计团队,与其众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建成作品相比,他们很少在理论界对其设计理念进行解说,这为我们深度理解其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