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视角下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战俘的法律保护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大体阐述国际法特别是国际人道主义法在保护战俘中所扮演的角色,因为该法通过保护人权和维护人的尊严的条约以及公约来保护战俘的权利。
  自 1967 年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领土以来,三分之一以上的巴勒斯坦人被监禁。尽管国际上认可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自决权,国际社会也不断谴责以色列占领当局的非法占领,但是以色列仍然将巴勒斯坦人民作为无国家和无主权的群体对待。因而,以色列在对待巴勒斯坦囚犯时不是把他们视为战俘和捍卫其家园的合法自由的斗士,而是把他们当作刑事罪犯和危害国家安全的囚犯来对待,这是对战士和一般巴勒斯坦公民尊严的严重侵犯。以色列任意拘留巴勒斯坦人,否认他们受国际人道主义法和人权法保障的法律和人道主义权利,这显然违反了这些法律和司法规则。
  通过这项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许多国际公约和条约所载巴勒斯坦囚犯的权利,这些国际公约和条约也为巴勒斯坦囚犯的权利提供了许多细节。然而,问题是如何使以色列占领当局尊重这些公约和协定。为了向巴勒斯坦囚犯提供保护并归还他们应有的一切权利,我们还描述了根据国际人道主义法对巴勒斯坦囚犯进行法律变通的情况。此外,文章还阐明了被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的法律地位、巴勒斯坦囚犯的法律特性以及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囚犯应承担的责任。尽管巴勒斯坦在2012年成为联合国非成员观察国,但以色列仍然占领着巴勒斯坦领土。
  本文的目的是详细分析巴勒斯坦囚犯问题,以确定他们在国际法中的法律地位。我们将运用国际法原则、国际公约和国际条约作为依据以阐明被占领的巴勒斯坦地区囚犯的战俘性质。因此,以色列把巴勒斯坦囚犯当作刑事犯罪分子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分子对待的做法只能是违反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的。同时,基于联合国等机构诸如联合国大会和国际法庭的规定,我们在文章结束处,提出了若干有助于解决巴勒斯坦囚犯法律地位争议、在国际层内面促进对其保护的观点。联合国各机构在解决巴勒斯坦的一般问题上,特别是在囚犯的问题上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毫无疑问,国际社会 (大多数联合国成员国) 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自决权。在联大支持巴勒斯坦的表决中(有15项以上的决议在联大被表决),我们看到了巴勒斯坦人民的团结一致。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支持被压迫人民,特别是巴勒斯坦人民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值得尊敬。顺便说提,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中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她对被压迫人民的支持是令人钦佩的,不像其他一些强否决权的拥有者利用其力量反对被压迫群体。这些强否决权拥有者在联合国安理会的立场是剥夺巴勒斯坦人民最基本的权利,在各个层面支持以色列的占领,这样的国家以美国为首。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也得出了一些的结论和建议,例如国际人道主义法强调囚徒的权利从被拘留国逮捕拘留的那一刻开始,包括被关押的过程直至拘留的结束,这为保护战俘提供了法律支持。研究还发现,《日内瓦公约》中涉及到战俘理应享有的待遇和权利不适用于巴勒斯坦囚犯。此外,以色列占领当局严重侵犯巴勒斯坦囚犯;以色列议会通过了一系列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的法律,例如行政拘留法、强迫喂养和拘留14岁以下儿童的法律。因此,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囚犯负有法律和人道主义责任。巴勒斯坦是一个被占领的国家,以色列需要保护平民,同时尊重和以人道主义精神对待巴勒斯坦囚犯,这样的责任美国也应该承担。不仅因为美国是以色列的伙伴,同样也因为它为阻止巴勒斯坦人民实现他们要求的自由和民族自决权上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支持。
  研究人员提出了以下重要建议: 巴勒斯坦囚犯问题的国际化,有必要向联大请求国际法院就巴勒斯坦囚犯问题发表咨询意见。此外,恢复巴勒斯坦在联合国的事业,摆脱美国霸权,并最终敦促联合国安理会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建立常设国际监督委员会。
其他文献
我国《破产法》的实施中,债务人董事因其破产欺诈行为与偏颇性清偿行为应负的民事责任时至今日仍未得到足够的法律规制。首先,《破产法》本身的规制即略显疏失,在破产公司有关民事责任的规定中,仅有第128条体现出《破产法》的特性。由于该条所涉不法行为均为公司行为,在公司治理中处于中心地位的董事应为典型的责任主体。但第128条针对民事责任条款仅简单规定了责任主体、行为不法、损害结果及应负责任四方面的内容,而对
学位
中心辐射型垄断协议在反垄断法领域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它是由上游经营者与下游经营者所形成横、纵交织关系的一类垄断协议。我国有关中心辐射型垄断协议的案例较少,司法机关与执法机关对此也并未形成统一的规制路径,具体原因在于我国现行《反垄断法》将垄断协议形式区分为横向垄断协议与纵向垄断协议,而中心辐射型垄断协议的特殊结构使其游离形式区分的框架之外,现有的规制路径无法实现对所有主体的有效规制。由此,为探寻中心辐
宪法中的“婚姻”条款是婚姻相关法律制定的根本遵循,也是引导国民婚姻观念的重要准则。我国宪法学界对于婚姻的研究不多,且常常被家庭直接吸收和涵盖。中国宪法文本中的“婚姻”条款既缺乏系统的历史梳理,也没有规范的文本分析。“婚姻”条款自革命根据地时期被纳入宪法至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现行宪法中,“婚姻”条款主要被规定在第48、49条。然而宪法中“婚姻”条款解释的缺失,却导致了婚姻法律体系的发展误区得不到
学位
在部分社会领域,相较于行政机关,私人主体凭借其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先进的技术设施和高效的经营管理模式等比较优势可以更容易地发现与制止违法行为;此外,由于私主体所提供的服务与产品是违法行为产生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私主体借助技术手段可以掌控违法行为的相关信息,使得私主体的优势地位更加突出;再者,行政机关监督特定的私人主体远比监督层出不穷、形式各异的违法行为更为容易,基于以上因素的考量,行政机关将部分行
随着目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法制体系不断完善和建立。为了使法律能很快适应不断发展变化中的社会,尤其是要比较准确掌握立法者立法时的意图,很好地解决法律适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比较有效、灵活地解释法律。《立法法》第六十四条赋予全国人大法工委回答有关法律方面的问题的权力就是考虑了此问题,应得到充分地肯定。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各样的矛盾不断地显现,社会也在不断发展和转变结构中,从而对完善有关法律制度带
越权原则被认为英国司法审查的依据与核心原则,在英国司法审查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论文试图将越权原则放在英国司法审查的历史长河中,探讨其从无到有,从司法实践到理论表述的整个确立过程。  从英国司法审查的历史长河来看,越权原则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最早从17世纪开始孕育,是在议会主权确立后英国司法审查模式转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英国议会主权的确立使得法院放弃了对议会立法的审查,而是转向了对非最高权力机关
学位
裁判官法,指古罗马裁判官在司法审判中创立的法律规范之总和。裁判官法的产生,弥补了市民法的不足,并且成为罗马法古典时期主要的法律渊源。但是长期以来,裁判官法的产生和起源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正如英国法学家凯利诉说:“一方面,英国衡平法的起源和成长的历史是众所周知的,另一方面,裁判官告示的起源和成长历史是非常黑暗的。”本文从文本出发,从历史的角度梳理裁判官法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进程,并且尝
学位
本文以中国的“普及法律常识”的社会功能研究为主题,将普法置于国家治理的变迁路径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中考察,通过描述和分析普法的七个“五年规划”的历程及其内容的变化,探讨普法在国家法治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致力于现代化建设,国家治理的模式和治理理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我国要想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就必须加强我国的法治建设,因
五城察院即巡视五城御史(“五城察院”亦可简称“五城”),五城属都察院的下属机构,专司稽察五城事件。清朝将京师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为旗人居住生活区,外城为汉人、汉官居住生活区。因外城有中、东、西、南、北五个城区,故合称为“五城”。京师为清代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历代统治者都对其特别重视,尤其是治安管理秩序的维护,如秦汉时期设置的郎中令、卫尉、中尉;辽金元时期设置的警巡院;而到了明清时期则逐渐演变成了
学位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日益深度,在权力日趋多元化的同时,也逐渐出现异化的问题,并导致了腐败问题的激增。面对此类棘手问题,行政监察权只能满足行政体系内部的执法监察、廉政监察与效能监察,不仅难以适应于新时代反腐败斗争工作,也不符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要求。因此,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中共中央提议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等三地开展国家监察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