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制电路板铜/树脂耐剥离性新型棕化工艺的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ra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产品朝着轻、薄、短、小以及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对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的密度化和精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层板的制作过程中,改善多层板层间结合力一直是提升多层板品质的重点。棕化作为多层板制造的内层键合技术,具备工艺流程短、便于控制、安全高效等特点。棕化液主要由硫酸、双氧水和特定添加剂组成,棕化处理过程中氧化剂将Cu氧化成Cu2O,与含N、O、S的杂环有机化合物在交联剂、增塑剂共同作用下在凹凸不平的带活性微观粗糙铜表面形成一层有机金属膜,层压过程中有机铜氧化膜层与树脂发生固化交联反应,以此来提高界面间结合力。本文从经济、绿色、环保的角度出发筛选到甲硫氨酸、腺嘌呤、组氨酸三种缓蚀剂。通过电化学测试法、量子化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研究在1 M H2SO4条件下,三种缓蚀剂对铜的缓蚀作用,并简要分析了缓蚀机理,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棕化。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理论研究动电位极化测试表明三种缓蚀剂均是以阴极抑制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阻止H+在电极表面的还原,同时抑制阳极铜的溶解过程中的电荷转移过程。电化学阻抗谱表明缓蚀剂的保护作用仅仅通过在金属铜表面形成保护膜,抑制其表面反应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腐蚀反应速率,达到缓蚀目的。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甲硫氨酸分子的HOMO和LUMO集中在杂原子(S、O);腺嘌呤分子的HOMO和LUMO较为均匀的分布在咪唑环、嘧啶环上,采取平铺模式吸附在铜表面;组氨酸分子的HOMO主要分布在咪唑环,而LUMO主要分布在杂原子(O、N)上。证明了三种化合物与金属铜表面的吸附作用,为后期应用于的棕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分子动力学模拟可知,在Cu(111)晶面上,三种缓蚀剂以尽可能大的接触面积、最优的形式吸附在铜表面。主要通过杂原子、咪唑环和嘧啶环平行的吸附在金属铜表面,与量化结果基本保持一致。(2)应用研究(1)棕化液配方研究。以棕化铜箔外观(均匀的棕褐色)、微蚀深度(1.4-1.8μm)和剥离强度综合效果为评价指标,运用单纯形优化法对棕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铜箔经过优化的新配方工艺处理后,与无铅基材树脂的剥离强度达到0.72 kg/cm以上;热性能方面,能够通过6次高温浸锡和6次无铅回流焊以及冷热冲击100循环测试无分层、起泡、爆板现象发生。(2)物理化学测试。SEM结果表明,棕化使铜表面由不光滑的、未有明显的咬蚀的片层状结构形成均匀的蜂窝状的粗糙结构。在5000的放大倍率下可观察到,颗粒间形成一定的空隙,较为紧密的聚集在一起,不同优化工艺间没有明显的差异。XRD测试表明,Cu(111)的晶面在压合过程中为主要起作用的面以及XPS分析可判断剥离时分层发生于有机铜氧化膜与铜基板的界面处;铜/树脂界面优异的结合力与N、O元素的含量有关,因其利于在金属表面Cu-N-O和Cu-O-C等化学键的形成,即在铜表面形成的有机金属氧化膜的成分对铜/树脂界面的粘结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义利”思想自古有之,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大课题。义利之辨贯穿于中国几千年的伦理思想史,由此而形成的义利观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的
就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技术课教学中的运用,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并且从实践中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比较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众所周知,茶起源于中国,但是在英国却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这和英国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后来,茶文化还对以欧美为主的外国文学作品创作带来了极大影响,很多
心房颤动(房颤)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目前心房颤动的机制尚未阐明,其中自主神经系统在房颤的发生、维持、终止和决定室性心律上是一个潜在的强大的调节因素。存在于中枢、神经节
丝网印是染织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实践课。这一课程与视觉设计专业或印刷专业的丝网印课程不同,是我们专门针对纺织品的印染工艺。这个课程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过程中,才能
承钢公司150t转炉炼钢系统顺应市场形势,结合自身的生产装备与技术水平,以含钒磁铁矿的双联工艺特点,围绕产品、质量、成本对生产组织过程的影响,从工艺流、时间流、平台流、
本文回顾了闽西客家民系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客家服饰生存的文化土壤,通过对客家文化中崇宗敬祖、勤劳节俭、多姿多彩等特有的文化内涵,分析了闽西客家服饰风格特征、款式构成、色
目的:研究改良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人呼吸衰竭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无创通气治疗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为了更好地借助大数据技术提升扶贫工作的精准度,本文进行了大数据技术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研究。首先介绍了大数据及精准扶贫的概念,然后阐述了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准扶贫的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水稻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Xoo)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生产实践表明控制水稻白叶枯病最经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