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文苑传》形成探因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lz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纪传体史书中第一篇以“文苑”为传目的文人传记,《后汉书·文苑传》的出现本身即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学意义。它并不完全是范晔的个人创见,而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厘清《文苑传》的渊源与成因,不仅对我们系统梳理史家文学批评观念的发展与变化多有裨益,而且对我们深入了解南朝刘宋以前的文学发展状况亦有助益。《后汉书·文苑传》历来不乏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考证与文史理论结合的研究方法,力图探讨《文苑传》的形成过程及其原因。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梳理了从唐代至今的相关学术研究情况,认为尽管前贤时彦对《后汉书·文苑传》多所探讨,但是至今未见详细论述其形成始末的文章,亦未有对《文苑传》选录的文人和文章进行系统的讨论,对它本身的文学批评意义也没有充分的研究。第二章从史书编纂和史料来源的角度探索《文苑传》体例的形成。从编纂角度来看,“文苑”体例的形成得益于《史记》、《汉书》、《三国志》等纪传体史书。这些纪传体史书中关于文人的合传、类传以及频见的附传,都为《后汉书·文苑传》的修撰提供了较为成熟典范的体例。从史料来源上看,《后汉书·文苑传》系博采诸家后汉史籍,剪裁润色而成。第三章探讨“文人”概念的产生、文论的发展与《文苑传》的形成之间的关系。东汉以降,文人本身呈现专门化、类别化组合,人们对“文人”的概念也逐渐明晰;及至晋末宋初,分门别类地品评人物已成风尚,文人群体进入了人们的批评视野。与此同时,人们对“文章”和“文学”的认识也较前有了进步,文章写作愈发盛行,编纂文集亦成为晋宋时期文坛的一道风景。范晔在上述原因的影响下撰集东汉文人群体,合为“文苑”一类。第四章考察范晔对形色人物及其作品的取舍情况,认为范晔将形形色色的人物汇于“文苑”名下,并不以传主身份地位为参考,而以文章知名为标准。《后汉书·文苑传》不但体现了东汉一代的文学情况,也反映出晋宋之际的文学批评观念。
其他文献
佛经翻译体现了译者"选择性顺应"和"顺应性选择"。一方面,译者对中土主流思想意识、政治需求、社会接受等有着明确认识,并基于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审美对主流文化做出选择性
复杂网络的演化博弈是社会结构与稳定的重要模型.基于单网络演化博弈模型,提出了一种双复杂动态网络的演化博弈模型,考虑双复杂网络在两个不同收益矩阵的囚徒困境博弈下增长,
<正>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幼儿园园本特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如火如荼的各级各类培训,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而园本特色的形成则需要通过园本教研,着眼于教
海关公共关系体系是现代海关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关公共关系主要是通过运用各种传播和沟通手段与广大公众建立起相互理解、信任、和谐的持久关系,争取公众对海关工作的理解
本文从A.Tarshi的真之语义理论出发提出了工具性语言 的扩展式,指出翻译就是工具性语言扩展式内的一种。本文重点是对这个改造给出理论上可行性的论证。结论中指出了语言哲学
旅游网页是宣传和促销旅游产品及服务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网页的共时性与交互性、明确的目的性和功用性等特点,在翻译成英文时宜采用编译。以译语读者为导向,采用本土化和劝
<正>从这几年陕西省中考英语试卷看,书面表达的分数提高到15分。作文要求学生根据提示用英语正确、清楚地书面表达内容,考查学生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
微课是网络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以短小精悍为主要特点,在网络上可以广泛存在,让人们实现泛在学习。本文介绍了微课的定义、特点、时长以及设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本文立足于历史文化遗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恶化了生存环境,加剧了贫困,危及到国土、国家粮食、生态及饮水安全,已成为中国重大的环境问题。该文通过对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