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底栖甲藻主要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海域,主要附着基质有大型藻、海草、珊瑚礁及底质砂层。很多海洋底栖甲藻有毒性或有潜在毒性,不仅会破坏海洋环境,也会严重威胁海产品安全及海洋捕捞业。过去人们将注意力大多投放在对浮游藻类或由浮游藻类引起的藻华的研究上,对底栖藻类的研究相对较少。但作为底栖食物链中的初级生产者,其在海洋中的地位同样重要。近年来,海洋底栖甲藻已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底栖甲藻的研究已成为国际有害藻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本实验选取了分离自海南的四种不同的底栖甲藻-太平洋冈比藻(Gambierdiscus pacificus)、加勒比冈比藻(G.caribaeus)、卵圆蛎甲藻(Ostreopsis ovata)和凸透蛎甲藻(O.lenticularis),研究它们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和多糖产量,并检测了其中一种冈比藻在四种大型海藻(草)提取液下的生长情况。通过研究,共得到以下结果:1.叶绿素荧光、叶绿素a含量以及光合活性参数Fv/Fm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四种底栖甲藻的生长,但是不能准确、持续地代表四种底栖甲藻的生物量、生长阶段以及生长状况。2.太平洋冈比藻和加勒比冈比藻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0-35°C,在15°C时均不能生存,因此推断生存的温度低限在15-20°C之间。其中太平洋冈比藻在25°C时达到最大生长率,为0.40 d-1,30°C时可达到最大细胞密度,为5625 cells m L-1。加勒比冈比藻在20°C时有较大的细胞生长速率和细胞密度,分别是0.28 d-1和3183 cells mL-1。两种冈比藻在各生长温度下衰亡期的胞外多糖产量一般多于稳定期,且产生的非粘连多糖多于粘连多糖。另外,两种冈比藻在35°C时的胞外多糖产量都远远高于其他温度。3.两株蛎甲藻生长的温度范围在17.5-32.5°C之间,其中在17.5°C时两种蛎甲藻并没有生长,仅能维持生存状态,而在32.5°C时能够达到较高的细胞密度,因此推测这两株藻生长的温度高限在32.5-35°C之间。卵圆蛎甲藻在30°C时可以达到更高的生长速率,为0.68 d-1,在32.5°C时的生长速率也高于其他温度,且细胞密度可达到14225 cells m L-1。凸透蛎甲藻也在32.5°C时达到最大细胞密度,6433 cells m L-1,生长速率则在25°C时达到最大,为0.52 d-1。卵圆蛎甲藻和凸透蛎甲藻在17.5°C时产生的多糖远远高于其他温度。4.太平洋冈比藻在四种大型海藻(草)的不同溶剂提取液下生长不同,大致有三种情况:(1)太平洋冈比藻在实验过程中可正常生长,最大细胞生长率高于对照组;(2)太平洋冈比藻的生长速率和基质藻提取液的浓度呈反比;(3)太平洋冈比藻可生长,但平均生长速率低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