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域外游记中的欧洲城市——以伦敦和巴黎为中心(1840-1911)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n_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世界的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性质,不同文化体系中的城市具有相通之处,而分开独立地来看,每一座城市又可被视为所在地区文明的象征和文化的储藏所。因此可以说城市是一种多元综合的现象,是历史的积淀物。伦敦和巴黎是19世纪西方最为强大的帝国——英、法两国的首都,作为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伦敦和巴黎集中体现了那一时期整个西方世界的强盛,从这两座城市入手即可打通一扇了解19世纪西方发达国家的窗口。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被迫签下了包括《南京条约》在内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中尤以英、法为首,在动用武力使国人感到屈辱以后,继续施加压力,迫使清朝政府依据西方国家的意愿答应“外使驻京”的条件,从而确保他们在华取得的利益,同时,亦希望东方向西方派遣使者,有意要将清王朝拉入西方统治世界下的近代外交形式之中。  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政府陆续派遣清朝官员作为使臣出使西方,并由总理衙门制定规章制度要求他们将出访期间在异国的所有经历和见闻撰写成日记定期回馈朝廷。留洋的驻外使臣们大多为士大夫,其中的代表人物有郭嵩焘、刘锡鸿、张德彝、黎庶昌等,他们虽本着完成朝廷派遣任务的目的来完成域外游记,但实则间接地探求了异域文化,同时积极努力寻求民族身份的定位。除了派遣的官员以外,还有文人、商人等其他身份的中国人。文人群体中代表人物有王韬、陈季同;工商业代表人物有李圭;此外,还包括一位在洋务运动中积极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军用专家徐建寅,他们在游历西方以后开始近距离审视异国形象的,深度不一地通过撰写域外游记的方式记录下各自考察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成就。  近代域外游记反映出了这些人在与政治局势的变迁互动中以独特的眼光观照他国,从而获得基于各自想象与体验上的异国形象认识,因身份的不同视野聚焦的点也因人而异。这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对于整个西学东渐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其他文献
文中介绍了一种住宅用节能换气装置的构造、原理及功能。采用这种装置 ,不但可进行有组织地换气 ,而且冬季可回收排气中的热量 ,夏季可回收冷量 ,为实现节能 5 0 %的目标创造
“连动句”是汉语中一种很有特色的句式,其构造也很复杂。中国语法学家从一开始便注意到这种句式,其后百年,中国语言学家对这种句式做了很详细的研究和探讨,很多语言工作者也
变异修辞,是相对于规范修辞而言的,是指有意采取变异的言语形式而获得特殊表达效果的修辞现象。变异修辞现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得最多,变异修辞的应用是文学作品产生艺术魅力
通过某SHW6 - 1 2 5 -H(A)往复炉排炉的实测 ,得出了不同运行工况下炉排片上的温度分布及最高温度 ;指出了不同因素对炉排片温度的影响 ,为在炉排片结构一定、燃料特性一定的
本论文以新时期本学科的一份外国文学学术期刊《国外文学》为考察对象,运用传播学、媒介学、接受研究、文化社会学等研究方法,希望通过对《国外文学》28年来基本发展历程的梳
本文关注晚清时期甲午战争以前旅居日本的中国人的竹枝词创作。竹枝词是这一时期旅日文学作品的两种主要形式之一,相比纪实性和功利性更强一些的游记创作,竹枝词创作的文学色
许多工艺在得到国际关注之前都已经历了长达20年的应用期.这些工艺经常在市场上名不见经传,或者由于来自立法方面的相应压力而无法成型.
广州是中国的南大门,较早地对外通商,因此其文化深深根植于商品经济的土壤中。在商业文明的影响下,整个城市表现出平民性、务实性、多元多变的文化品格。本文吸收前人的研究
本文对王十朋作专题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王十朋的生平和主要思想倾向。王十朋的生平前人研究较多,本文选择其生平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王十朋於绍兴二十
研究和分析汉字笔画的变形规律,是确立字形规范标准以及进行字形的系统化整理的基础和前提。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几代语文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国的现代汉字字形规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