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BSDV P1和P10转基因水稻表型观察及转录组分析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dml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呼肠孤病毒科(Reovira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的一个新种。受该病毒侵染的水稻植株表现矮缩,叶色深绿,叶片基部产生皱褶,茎表有瘤突、高节位分蘖等症状。SRBSDV基因组为ds RNA,共10个片段,由大至小分别命名为S1~S10,共编码13个蛋白,其中S1编码的P1具有RNA依赖的RNA复制酶活性(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 Rp),S10编码的P10是病毒主要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但有关这两个蛋白在病毒侵染过程中的功能及其在水稻病害症状形成中的作用未知。作者所在实验室前期工作已获得转SRBSDV P1和P10的转基因T0代水稻植株,本研究从其后代中筛选转基因纯合株系,并对纯合株系进行表型观察、抗病性测定和转录组特征分析,以期揭示这两个蛋白在病毒侵染水稻过程中的作用。取得结果如下:1、在T2代中获得2个P1和1个P10转基因纯合水稻株系。从4株T0代转病毒P1基因植株中,获得88个T2代株系,通过RT-PCR检测,从中筛选到2个P1转基因纯合株系P1:1-10和P1:2-12。从6株T0代转病毒P10基因植株中,获得15个T2代株系,经RT-PCR检测筛选到1个P10转基因纯合水稻株系P10:3-5。2、对2个P1转基因纯合株系的水稻植株进行表型观察,结果表明,病毒P1蛋白引致转基因水稻种子发芽率降低、幼苗叶片白化和结实率降低。与野生型(日本晴)相比,两个转基因株系种子发芽率分别下降51.2%和58.1%,叶组织叶绿素含量分别下降16.3%和14.2%,结实率分别减少63.9%和54.3%。3、对1个P10转基因纯合株系的水稻植株进行表型观察,结果表明,病毒P10蛋白引致转基因水稻株高变矮、分蘖数减少和结实率降低。分别为野生型的75.1%、87.2%和29.6%。4、人工接种试验表明,病毒P1和P10转基因水稻对SRBSDV的感病性未发生改变,但显著降低感病植株体内的病毒含量。与野生型水稻相比,接种15d时,2个P1转基因株系植株体内病毒含量分别为对照的5.1%和6.2%,1个P10转基因株系植株中病毒含量为对照的18.1%;接种30d时,两个P1转基因株系植株体内病毒含量分别为对照的28.6%和29.6%,1个P10转基因株系植株中病毒含量为对照的30.5%。5、RNA-Seq分析表明,病毒P1及P10转基因水稻的转录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P1转基因水稻共获得2409801个clean reads,与野生型水稻相比,2487个基因发生差异表达,其中1592个上调,895个下调,多个与叶绿素合成及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下调表达。在P10转基因水稻共获得2384153个clean reads,与野生型水稻相比,2934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1316个上调,1618个下调,其中多个与赤霉素合成及诱导相关基因下调表达。6、RT-q PCR检测证实,与野生型水稻相比,P10转基因水稻中多个赤霉素合成及诱导相关基因下调表达,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但与SRBSDV侵染诱导的表达模式不尽相同。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病毒P1和P10在SRBSDV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是十字花科黑腐病的病原菌,其危害严重,因此迫切需要研发新型抗黑腐病药物。生物素是生物体内许多酶的辅因子,参与到多种代谢途径中,对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生理活动至关重要。在病原菌中,生物素的合成与其致病力密切相关,因此生物素合成途径已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新型抗菌药物的作用靶标。因此,本论文研究了野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农业生产上一类极具有破坏性的植物病原线虫,寄主广泛,每年可导致全球农作物产量大幅度降低。作物根结线虫病传统防治方法效果有限,为此,需要开发出新的防治作物根结线虫病技术。因根结线虫寄生多种植物,且自然界里抗根结线虫植物资源有限,所以推测根结线虫抑制寄主的防卫机制可能存在保守的信号通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很有可能揭示根结线虫抑制寄主防卫反应
香蕉(Musa spp.)是世界鲜果贸易量及消费量最大的水果之一,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但是香蕉枯萎病的大规模爆发和流行极大地限制了我国香蕉产业的发展。了解香蕉中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以及土壤相关微生物在不同土壤酸碱度和有机质中的动态变化,分析其各类变化的原因,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分析了不同酸碱度的土壤与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
缨翅目昆虫通称蓟马,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微小昆虫。广东省地处东洋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温暖潮湿的气候和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蕴育了广东省复杂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因此,广东省缨翅目昆虫种类理应十分丰富,但广东省的蓟马种类记录大多数分散记载于国内外各种学术刊物、专著及标本馆中,其较准确的种类数及分布范围均尚未进行系统整理和调查。种类调查和区系分析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利用的前提,因此,本研究通过
MicroRNA(miRNA)是一类单链非编码的小分子RNA(s RNA),在真核生物的生长、发育及各种抗逆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虽然真菌中已发现一类与动植物的miRNA非常相似的s RNA称为micro RNA-like RNA(milRNA),但是有关其功能的研究,特别是与致病相关的研究报道非常有限。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引起的香
昆虫中肠是一个复杂的环境,不仅是昆虫消化的重要场所,也是昆虫防御细菌等病原物的第一道防线。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PS-1,是一类具有高效致病能力的革兰氏阴性菌,通过昆虫口器进入昆虫肠道,可感染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等多种农业害虫,但甜菜夜蛾中肠免疫PS-1的分子机制不清楚。为阐述甜菜夜蛾S.exigua中肠对PS-1免疫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在测
野生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sojae)于2016年最先在韩国被发现并报道。2016年本实验室在我国江西婺源发现该线虫,并鉴定了42个栽培大豆品种的抗性,然而,关于该线虫其它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本论文以大豆和野生豆孢囊线虫为材料,探讨了大豆被野生豆孢囊线虫侵染后,植株根系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了野生豆孢囊线虫在不同抗性大豆根系内的生长发育、孵化及对寄主大豆生长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不同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别名绿脓杆菌,是一种自然界广泛分布的革兰氏阴性菌,也是一种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能引起肺炎、尿路感染以及败血症等多种急性感染,尤其对免疫力较弱的患者包括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患者、大面积烧伤者、代谢性疾病患者均能引起感染,因此是医院获得性感染主要病原细菌之一。环二鸟苷酸(Cyclic diguanylate monophosphate,C-
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 Beardsley)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可危害剑麻、菠萝、柑橘等39科76种寄主植物,是我国剑麻的主要入侵害虫之一,同时也是剑麻紫色卷叶病的传播虫媒,严重威胁剑麻产业发展。新菠萝灰粉蚧主要以若虫和雌成虫口器吸食剑麻嫩叶的汁液为害,取食后形成取食斑,进而影响剑麻纤维的产量和品质;此外,该虫还分泌蜜露,引起煤烟病,进而影响剑麻的光合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保育猪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中草药复方对生长性能、生理生化指标、免疫、抗应激能力、抗氧化性能以及小肠绒毛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选取968头体型大小一致的21天断奶L×Y二元杂保育猪作为试验动物。仔猪断奶后按性别相同、体重大小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平均40头猪。其中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4组在日粮中按3‰(3.0 kg/t)的比例分别添加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