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灾》中的共同体书写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易丝·厄德里克(Louise Erdrich,1954—)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成长于北达科他州,是美国本土裔文艺复兴第二次浪潮的代表人物,也是当代最多产、最活跃、最有成就的美国本土裔作家之一。《鸽灾》(The Plague of Doves)出版于2008年,是厄德里克的第12部小说,该作于2009年荣获阿尼斯菲尔德·伍尔夫图书奖(Anisfield-Wolf Book Award),同年4月入围普利策小说奖。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组成,正文部分包括四章。绪论介绍选题缘由、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鸽灾》包含着共同体书写主题,呈现出白人入侵下以种族、部落以及家庭为单位的血缘共同体遭遇的危机与衍变,以普路托和保留地为空间载体的地缘共同体的建构与解构,以及一种超越种族界限的、建立于人性和道德之上的精神共同体的想象与实践。目前,国内外学界对《鸽灾》的研究多集中于政治主题、文化主题,或关注作品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多角度叙事等,尚未有人关注《鸽灾》中的共同体书写。因此,从共同体主题切入研究存在很大的阐释空间。本文以《鸽灾》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滕尼斯的共同体理论,并综合运用身份认同理论,后殖民批评等理论与批评方法探讨小说的共同体书写,深化作品研究,发掘其对解决种族冲突等社会问题的现实意义。第一章探讨血缘共同体的危机与衍变。白人入侵给奥吉布瓦血缘共同体带来强烈冲击,《鸽灾》重点讲述了疾病肆虐导致的家庭结构坍塌,具体表现为血缘纽带断裂与代际情感缺失。奥吉布瓦共同体的维系依赖于异族和睦共处与互惠互助的部落关系,前者体现在奥吉布瓦人对以米尔克一家为代表的外来梅蒂族群的宽容接纳,后者根源于奥吉布瓦人对血缘的扩大化认识。白人血缘共同体的瓦解与变化表现在异族恋情诱发家庭危机、从纯血家族向混血家族的转变、白人及后代身份认同的转变,这一过程反映了白人对异族结合从排斥到接纳的心路历程,最终导向种族血缘混杂与跨种族家庭的普遍存在。跨种族血缘共同体中,历史积怨、种族固见导致一系列伦理冲突。身份问题亦是跨种族家庭成员面临的难题,第三代混血儿埃维利娜面临着种族身份危机与文化身份危机,在两种文化阈限空间内的交替缓冲和调适中,她最终获得了精神归属与自我认同。第二章探讨普路托镇与保留地这一地缘共同体的建构与解构过程。普路托建镇史是对美国西进运动的反映。19世纪末,白人探险队、铁路公司与测绘公司前往保留地西部无人区进行探险测绘,在此建立普路托镇。至此,白人对保留地的侵吞并没有停止,在《道斯法案》等土地政策的作用下,保留地范围不断萎缩。随着白人对印第安人生存空间的入侵,保留地与普路托镇的地理边界也在不断消解,最终形成了种族杂居的生存图景。《鸽灾》还通过对司法、政治、宗教领域不公现象的书写,表现了地缘共同体的内部失序,揭示了其潜藏的解构危机。最后,行政瘫痪、经济衰败及人口流失昭示着地缘共同体的解构。第三章探讨精神共同体的想象与实践。作品以穆夏姆对本土宗教的回归、比利对天主教的悖逆、皮斯兄弟对宗教的兼容呈现出宗教信仰的冲突与调和,以此揭示了天主教强势文化同化下奥吉布瓦部族面临的精神危机,并探讨了异质宗教共存或融合的可能性。私刑记忆构成了整个普路托镇和奥吉布瓦保留地的集体创伤记忆。在奥吉布瓦部落中,它由长者穆夏姆讲述,目的是让后辈铭记部落创伤历史。同时,白人后代也参与到这段记忆中,他们或背负祖先罪行,主动走上赎罪之路,或克服种族固见,重构私刑历史记忆。最后,厄德里克超越种族界限,描绘了人类共有的同情、正义等道德情感,无论是印第安人还是白人,在他们身上,我们都能窥见可贵的人性光辉。第四章探讨共同体书写原因。从个人原因来看,厄德里克的多元文化教育背景和混杂族裔身份使她得以自由穿梭于两个不同的文化世界,为其共同体书写奠定了基础。随着创作不断深入,厄德里克更是不愿受困于“美国本土裔作家”身份,她主动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为世界主义作家。从社会原因看,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与少数族裔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当代印第安人的精神危机以及当代美国社会频发的种族冲突影响了厄德里克的共同体书写。结语阐述厄德里克的共同体书写价值。厄德里克的共同体书写不仅彰显了少数族裔作家应当具备的族群意识与民族关怀,还突破了传统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边界以及个体身份桎梏,饱含着对更具深度和情感联系的精神共同体的期盼,体现了厄德里克深切的人道主义关怀。
其他文献
1924-1926年,直系将领吴佩孚和部分第一届国会议员进行了政治合作,他们以恢复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和推动国会复会为目标,展开了一场“护宪运动”。1924年秋,第二次直奉战争改变了中国的政治走向。新上台的段祺瑞执政府发布“检举贿选令”和“取消法统令”,声讨参与曹锟选举的国会议员,取消民国宪法的政治地位。与此同时,战败的吴佩孚根据其幕僚白坚武的建议,提出建立“护宪军政府”的主张。这一主张获得
学位
赛珍珠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凭借其最伟大的作品《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被认为是继马可波罗之后第二位真实生动地描述中国及中国人民的西方人。《大地》一举成名之后,赛珍珠又出版了《儿子们》和《分家》,这两部作品与《大地》一起组成了《大地三部曲》。赛珍珠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目光,中国学者尤其感兴趣,前人研究成果颇丰,大家运用了各种文学批评理论来解读其作品,揭示了作品中土地情节、女性主义思想等,
学位
近代以来,在救亡图存的时代环境和西学东渐的文化冲击下,社会思想逐渐开化,儿童教育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方面,涉及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前途问题,知识分子对儿童的认识愈加深入,纷纷提出变革儿童教育的主张。1904年至1937年间,《东方杂志》记载了许多关于中国儿童教育方面的报道与评论,在政府、社会和普通民众之间搭建起交流教育思想的平台,以其特有的视野,持续客观地关注近代中国的儿童教育发展现状,揭示和报道当时西
学位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肩负着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高端技术人才的任务。“双师型”教师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中的热点内容。师资队伍在高职教育制度改革与发展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本文研究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国外先进国家在职业教育中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先进经验。以河南A职业院校为研究案例,分析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存
学位
扎迪·史密斯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她的处女作《白牙》主要围绕两个移民家庭展开,体现了不同种族和文化之间的碰撞。史密斯在作品中展示了跨越边界、尊重差异、关怀他人的世界主义视野,同时又表达了种族身份的重要性。本论文指出,《白牙》一书所体现的主题与阿皮亚有根的世界主义高度契合,史密斯在着眼于世界的同时也关注“根”的问题。她认为爱自己的家乡和世界主义并不冲突。一个人只有真正接受自己的种族身份,并以开放的视角
学位
文化作为乡村存续的根脉,扮演着承载乡村记忆、哺育乡村的关键角色。基层农村社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根基。农村社区作为乡村建设的基础单元体,在乡村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建立乡邻和睦、乡风文明的农村文化,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社区文化建设是农村社区建设中实现科学发展和统筹治理的核心要务,对发挥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功能和带动农村社区发展起到关
学位
税费改革以来,项目制成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主要方式。农民作为项目资源的接收者,同时也是公共物品供给的直接受益者,一方面期待通过争取项目资源来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但另一方面在项目进村过程中如果牵涉到具体的土地占用问题,个别农民又会为了满足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诉求而选择“搭便车”,阻碍项目的实施。这被学界称之为项目进村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为了破除项目进村中的土地整合难题,T县政府在美丽乡村项目建设
学位
艾丽丝·默多克(Iris Murdoch,1919-1999),20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同时也是享有国际声誉的道德哲学家,笔耕四十余年共创作作品40部,包括1部短篇故事集、2部诗集、5部戏剧、6部哲学著作和26部小说。默多克致力于在小说中探讨人类道德问题,1978年获得布克奖的代表作《大海,大海》描写了复杂的家庭伦理关系及人物在家庭关系中的伦理困境与伦理选择,表达了对家庭伦理的思考,对当今社会有着
学位
为了积极参与当今世界争端解决机构的竞争,满足越来越多的国际商事争端的实践需求,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于2018年6月建立首个中国国际商事法庭,如今已有5个中国国际商事法庭。中国国际商事法庭为解决国际商事纠纷提供更高效、更快捷、更高性价比的途径。它还加强了中国在制定区域和国际争端解决新规则方面的发言权,并帮助中国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本文以我国国际商事法庭管辖权制度的内容为中心,审视了目前世界国际商事法庭通
学位
美国当代文坛新锐作家乔治·桑德斯被称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他于2017年凭借长篇小说《林肯在中阴界》荣获布克奖。桑德斯的写作以短篇小说见长,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内战乐园每况愈下》、《天堂主题公园》、《在信仰国》、《十二月十日》等。其短篇小说集《十二月十日》发表于2013年,该小说延续了桑德斯一贯简洁有力、幽默讽刺的风格,着力反映了消费社会中身体所处的异化处境。现有文献中对《十二月十日》的研究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