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技术不仅成为理解社会、形塑社会的重要因素,也成为了许多社会问题的富源,西方和中国学者都将技术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展开了研究。20世纪80、90年代以来西方技术哲学的研究进展和研究主题引起了中国学者的充分关注,带给中国学者关注技术更开阔的视野,然而也出现“言技术哲学必谈西方”的倾向,对中国本土技术哲学的历史成果却有所忽视。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看,任何一种技术哲学的见解都具有地方性知识的性质。厘清中国当代技术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不论对于中国技术哲学的“学术自觉”,还是对于世界技术哲学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当代中国技术哲学植根于中国独特的社会历史情境,有其独特的“技术问题”和求解问题的知识背景,因此本论文把中国技术哲学发展置于中国工业化进程和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中以及中国学者独特的知识背景中,梳理自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当代技术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而阐释其研究特点和对今后中国技术哲学发展意义。研究发现,1957年钱学森和陈昌曙先后提出应当关注对技术科学及技术方法论问题的研究,成为中国当代技术哲学的先声。中国当代技术哲学研究的真正开端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在20世纪50年代末李昌推动的全校自然辩证法研究,他对于自然辩证法的理解和对工程技术实践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研究者的知识结构的要求直接影响到中国技术哲学早期研究的模式。关士续等一批哈工大专业技术教师的工程技术辩证法工作就是在此种形式下展开的。“从设计‘积木式机床’试论机床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一文,作为诸多研究中的一项成果引起毛泽东的关注并肯定,使得这类研究方式在全国得以展开。“文革”期间出现“停滞”之后,在20世纪80、90年代秉承上述传统,围绕中国特有的“技术问题”开展了“技术阶级性”、“技术商品化”、“技术发展战略”以及“技术创新”等具有明确的政策意涵的问题研究。这种发端于中国本土的技术哲学研究具有鲜明的实践特性,这种实践性源于中国当时的哲学资源、研究者的职业构成以及学者们“为国服务”的学术情怀。与西方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相比,中国的技术哲学更早地走了一条朝向实践的研究进路,因而具有世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