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硅二维晶体材料的生长、结构和物性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z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2004年成功机械剥离石墨烯这一新型二维晶体之后,二维晶体材料就引起了科技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石墨烯具有诸多新奇的物理特性,如具有极高的机械强度、室温下具有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室温下可观测到量子霍尔效应等等。和石墨烯类似的另外一种二维材料——硅烯——最近也引起了理论学者和实验学家的诸多兴趣。理论预言硅烯是可以稳定存在的,而且在这种材料中可观测到量子自旋霍尔效应。本论文主要研究这些新型二维材料,利用低能电子衍射(LEED)、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等实验手段系统的研究了单晶Ir(111)表面的石墨烯的生长、结构控制及硅插层,以及硅烯的生长、结构与物性。  (a)在单晶Ir(111)表面石墨烯的控制生长。通过外延生长的方法在不同的基底温度下生长石墨烯。采用LEED、STM的表征,发现了相对于基底六种不同转角的石墨烯,分别为R0,R14,R19,R23,R26和R30,它们具有不同的摩尔周期结构。和其它几种转角的石墨烯相比,R0石墨烯具有更强的衍射点和更大的形貌起伏。我们进一步通过延展的HOC(high-ordercommensurate)方法得到了Ir(111)表面所有可能的石墨烯摩尔超结构。通过这一方法可以得到对实验分析和理论计算非常有价值的结构信息,其中包括摩尔超结构组成单元、石墨烯相对于基底的旋转角度、石墨烯和基底晶格之间的不匹配度以及相应的矩阵单元。最后我们对这六种不同转角的石墨烯进行了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阐明了C原子相对于基底Ir原子的几何环境和电学性质上的区别。通过计算石墨烯与Ir基底界面处的电子转移,发现在所有不同转角的石墨烯的界面处的电子转移均非常小,且在同一个数量级上。这表明在石墨烯与基底的界面之间均存在一种相对较弱的相互作用,这可能是导致这几种不同转角石墨烯共同存在的原因。通过对基底温度的控制,可实现大面积R0单晶石墨烯的生长。  (b)Ir(111)表面外延生长的石墨烯的硅插层及几何性质和电学性质研究。对单晶Ir(111)表面外延生长的R0石墨烯,在其表面沉积Si团簇并退火后,通过LEED和STM对其形貌进行表征,发现了一种(√19×√19)R23.41°的超结构。这种超结构来源于石墨烯和基底界面处的硅插层结构。通过原子分辨的STM图像和相应的FFT图像,确定了石墨烯位于这一异质结构最上层,且插层后石墨烯仍然是完整、连续、无缺陷的。通过多次重复插硅退火的实验步骤,实现了对Ir(111)表面整层石墨烯的硅插层,并通过dI/dV谱研究了这一异质结构的电学性质,发现在插硅之前存在Ir的表面态对石墨烯电子态的影响,插硅之后基底Ir的表面态对石墨烯电子态的影响消失了,且dI/dV谱线变得更加对称。这说明硅插层有效地削弱了基底与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我们通过拉曼光谱宏观的对此样品进行表征,在插硅之前,没有探测到石墨烯的声子振动模式;插硅之后,石墨烯的两个特征峰,G峰和2D峰出现了,且没有探测到缺陷峰D峰。拉曼光谱的表征更有力的说明了硅插层有效的屏蔽了基底与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之成为近自由状态的石墨烯。  (c)在单晶Ir(111)表面成功制备了硅烯。通过LEED和STM的表征,发现了一种相对于基底的(√7×√7)的超结构。分析表明,这种(√7×√7)的超结构恰好和自由硅烯的(√3×√3)的超格子相匹配,在Ir(111)表面生长的硅烯具有一定的起伏。进一步的第一性原理DFT计算,验证这一结构特征并提供了优化的原子结构模型。更重要的是,电子局域函数计算表明,在单晶Ir(111)表面制备的硅烯中,每一对硅原子之间都是共价相互作用,且Si原子与基底Ir原子之间存在的是较弱的静电相互作用。这种静电相互作用不足以影响Si-Si的成键和硅烯在基底上的延展,从而在单晶Ir(111)表面可以制备出连续的二维硅烯。这一工作为制备高质量硅烯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其他文献
ZnO是一种II-VI族直接带隙宽禁带氧化物半导体,室温下带隙宽度为3.37 eV,激子束缚能高达60meV。其纳米材料在光发射二极管和气敏元件上有重要运用。此外ZnO材料是环境友好、
基于电致电阻效应的阻变存储器是一种极有潜力的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由于其巨大的应用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电致电阻效应的物理机制尚无定论,但氧空位在电致电阻效应中起
基于Heusler合金中原子占位设计的思想,对Mn基Heusler合金中的原子进行选择性替代,采用电弧熔炼的方法制备了系列Mn基Heusler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热分析和磁性测量并结合第一性
2012年7月,在青藏高原青海地区进行了自然闪电光谱的观测工作,取得丰富的光谱实验资料,通过光谱特征分析和光谱辨认,在回击18:06:08的光谱上观察到多条具有高激发能量的N II
实验上已经发现了大量的标量介子,但是关于它们的内部夸克组成仍然不是很清楚。于是,人们提出了两种有关标量粒子内部夸克组成模型方案即两夸克模型以及四夸克模型。本文我们
电阻式随机存储器(RRAM)是基于电致电阻效应的一种新型存储器,因其结构简单、读写速度快、功耗低、可实现多态存储和3D集成等优点而引起科学界广泛的关注。典型的RRAM器件为金
我特别想跟你们讲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与一个“美食主播”有关,视频账号的名字叫“快乐小学堂”。视频的内容全是做饭和吃饭——麻辣鱼头炖豆腐、奶油馒头、萝卜羊肉汤……主角是一位校长,还有他身后25个上蹿下跳、“嗷嗷待哺”的小学生。  校长名叫章站亮,他所在的小学一共5位老师,5个年级共25位学生,学生的爸爸妈妈几乎都在外地打工。章校长看到每个学生都瘦瘦的,便决定每天放学后给他们上“最后一堂课”:自己
期刊
大幅度快速光变、高偏振以及很宽的非热连续辐射能谱是耀变体的主要特征,光变研究一直是探寻耀变体物理本质的有效途径。本文重点介绍了耀变体的观测特征及光变研究理论,并对
巨电流变液是由纳米颗粒与绝缘油组成的悬浊液,屈服强度随外电场线性增加,能达到上百kPa,并且电流密度低,化学稳定好,抗沉淀性好,是一种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智能材料。但目前大多数巨
分子的冷却和囚禁是当前冷分子物理活跃的研究课题。感应冷却是从预冷分子产生超冷分子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已有工作表明,超冷碱金属原子难以作为有效的感应冷却剂,而碱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