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S.温茨的环境正义理论探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b5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生态环境的毁坏成为人类所面临的一个日益严峻的世界性难题,环境正义问题也随之成为学界热议的焦点之一。学界对其的研究视角,也从单一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究,发展到社会正义与环境保护的二者结合。美国学者温茨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采用罗尔斯“反思平衡”的论证方法,在假设“人类具有理性判断能力与感知正义能力”的前提下,将财产权、人权、动物权、效用、功利等多个影响正义的相关因素,在不同的环境事务中予以检验。本论文跟随这种检验方式,探究相关正义理论及原则在处理具体环境事务时,所出现的漏洞并加以审视借此认知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与解决之道。温茨将环境正义理论的实质看作为分配正义,将研究重心放置于当环境资源稀缺与环境负担过重之间出现不平衡时,选择何种分配方式最为合理的问题。通过探讨相关正义理论及其它理论中的相关正义原则,对解决具体环境事务后所得出的优劣,采取同心圆的数学框架结构加以融汇整合,并以亲疏远近的人际关系为参考,建构出同心圆结构的环境正义理论。此理论具有多元性,同时也附带有多元理论的普遍难题,缺乏一种合理可靠的实践操作性。但不可否认,其建构融合各理论的方法过程值得深究。结合已有环境问题,当代环境问题需要实践解决、历史环境问题需要反思检讨、未来环境问题需要可持续发展,这三者间的全面考察与分析,成为重新审视环境正义理论价值的前提。温茨同心圆理论在不强加特定制度的情况下,所给出的某种默认秩序。虽然从某些角度出发,会缺乏一种合理可靠的实践操作性,但就如温茨本人所言,他建构同心圆理论的初衷不在于为大家提供一个具体的答案,而在于为大家提供一种反思众多环境正义问题的思维与路径。理论建构还将环境正义的适用对象范围从人类扩大到非人类的存在物,很好的将环境中的无感知对象融入进与人的责任义务,以此提升个人对环境的义务观念,最终实现自然与社会的整体和谐。
其他文献
有效而全面的企业员工绩效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员工的品德、工作绩效、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地检查和评定,以确定其工作成绩及正确评定其个人潜力的管理办法.它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核心.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认识到员工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希望借此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进取精神,利用企业职工的内在潜力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然而,企业旧有模式的绩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已由主要追求数量上的满足向追求质量上的提高转变。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国内国外的实践表明,食品安全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长期任务。但政府作为管理者,在食品安全中占据着尤其重要的位置,并起到关键作用。这不仅因为其代表公众来立法并执行监督管理,还因为政府所具有的公共管理职能,尤其是其中的监督保障、协调服务职能,
学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政府的职能和目标产生了相应的转变。目前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目标向着引导型政府、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以及治理型政府的模式发展。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深入到政府行为的内在运作机制及其演变历程中,才能深刻地理解和揭示地方政府转变职能的种种行为选择之内在逻辑。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出发点,对城市拆迁中的政府行为进行研究。  本文将拆迁过程的地方政府行为分为地方政府的拆迁决策,拆迁执行以及拆迁
学位
赫伯特·马尔库塞是著名的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家,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并通过吸收黑格尔的理性思想、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等前人思想丰富了自身的理论。揭示了人的自由正不断地被技术所控制这一现实,并认为现代人自由的丧失,是源于对技术的无批判运用和信任。本文共包含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是对马尔库塞技术异化思想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相对于外在的行为模式以及生活习惯所实现的改变,一个人内在的价值取向与行事标准就像天生的本性那样,几乎是无法改变的。这句话背后实际上隐含了一个相当棘手的生存困境:一方面,既然“秉性”几乎是无法改变的,那么人们似乎不应该对于出自“秉性”的行为而过分苛责;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基于“秉性”的生存选择并非一致,因此,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生存中的善恶问题始终是无法回避的。于
学位
虽然以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家们将荀子排除道统之外,且对其“性恶”之说多有批驳,但理学所特有的二元人性论很难说与荀子没有任何关系。因此,从为学观切入,深入挖掘朱熹思想中的荀学,既有助于解除荀子缺席于宋代理学的迷思,也利于更深入全面理解荀子、朱熹的哲学体系。  朱熹肯定圣人可学,主张圣人难为,强调通过学礼、积善成就内外兼修、知行相须、德性与事功并重的圣人。这种自外而内的修为方法与荀子相通,而与孟子、陆
学位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运用道德力量来治国理政,重视道德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道德治理,逐步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关于道德治理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习近平道德治理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破解新时代我国道德及相关领域诸多问题的良方,对于推进国家道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展开习近平道
学位
古希腊传世关于友爱的讨论,亚里士多德的论述最有根据、意义最深远。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论,既取材于当时古希腊社会流行的友爱观念,又借鉴了前辈诗人、哲人、悲喜剧著作家的友爱观。《荷马史诗》中伙伴亲密相伴的友爱观念,对亚氏的友爱论影响尤其大。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卷八、九中,亚里士多德评论了柏拉图《吕西斯篇》的友爱观,评判了柏拉图的爱欲观。除此之外,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卷八、九中引用、化用了诸多悲喜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总结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古埃及和波斯的医学、天文学、数学知识,传承了古希腊医学传统,博采自然哲人思想之长,在战争和瘟疫的动乱中,深刻发掘了疾病的双重内涵。他摒弃了疾病的神圣性,对自然哲人提出的纷繁复杂的元素加以理性思考,灵活运用了恩培多克勒的“水火土气”元素和“爱”“恨”动力,把它们作用于人体产生的“冷热干湿”性质视为身体的构成元素,把由“水”“火”构成的灵魂当做身体的动力。
《科学》杂志的创刊发行在近代中国的科学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1915年1月到1949年5月,35年间《科学》杂志共出版31卷,合计350期,留下了约3000万字的宝贵思想财富。从20世纪90年代起,对《科学》杂志的相关研究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时至今日,关于它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均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从传播学的视角剖析其科学传播理念形成、内容变迁和特色效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