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侵蚀是全球范围内最严重的土壤问题之一,其发生发展过程直接妨碍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威胁着人类和动植物生存,阻碍社会经济进步。十大孔兑区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北部,是我国典型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由于特殊的土壤质地、植被结构组成和地形地貌等自然特征以及强烈的农牧业活动影响,使该区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黄土砒砂岩区之一。在已有区域土壤侵蚀研究中,多从整体或某一个流域进行分析,对于研究区时空分异规律重视度不够。从研究手段来看,遥感技术具备的多源、多时像、多分辨率的特点可满足不同空间范围研究需要,利用遥感手段可以快速获取土壤侵蚀数据。因此,本文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应用GIS和RS技术计算区域土壤侵蚀模数,对十大孔兑水土流失区2000-2017年侵蚀时空分异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降雨侵蚀力因子(R)呈不显著增加趋势(P>0.05),整体分布为西部小东部大。呼斯太河和东柳沟的R因子较大,分别为1018.09 MJ·mm/(hm~2·h·a)和983.21 MJ·mm/(hm~2·h·a);毛卜拉孔兑和布日嘎色太沟的R因子最小,分别为666.91 MJ·mm/(hm~2·h·a)和709.78 MJ·mm/(hm~2·h·a)。研究期间植被盖度与管理因子(C)呈极显著减少趋势(P<0.001),整体分布呈现从西部向东部减少趋势。呼斯太河和东柳沟的C因子最小,分别为78.05%和81.74%;毛卜拉孔兑和布日嘎色太沟的C因子最大,分别为89.52%和90.18%。(2)2000-2017年十大孔兑砒砂岩区土壤侵蚀模数在整体上呈不显著增加趋势(P>0.05),平均为29.31t/(hm~2·a);2016年最大,2011年最小,分别为65.6 t/(hm~2·a)和10.95 t/(hm~2·a)。呼斯太河侵蚀模数呈不显著下降趋势(P>0.05),其他流域均呈不显著增加趋势(P>0.05)。研究期间侵蚀面积呈不显著下降趋势(P>0.05),多年平均侵蚀面积为391985.07 hm~2。其中2003年和2011年为侵蚀面积极值年,分别为468156.25 hm~2和277700 hm~2。侵蚀级别为轻度、强烈和极强烈的面积都呈不显著减少趋势(P>0.05),微度和剧烈等级的面积在研究时期为不显著增加(P>0.05),中度级别的面积呈显著减少趋势(P<0.05)。十个流域的侵蚀面积均为不显著下降(P>0.05)。证明了发生土壤侵蚀范围在减小,土壤状况正在改善,而且各个流域的改善状况较为均衡,入黄径流泥沙可能减少。(3)侵蚀模数为西部小东部大,介于0-487.601 t/(hm~2·a)之间。哈什拉川和母哈日沟的侵蚀模数较大,分别为35.62 t/(hm~2·a)和41.49 t/(hm~2·a);毛卜拉孔兑和布日嘎色太沟最小,分别为18.69 t/(hm~2·a)和24.16 t/(hm~2·a)。侵蚀级别呈现为西部较小东部强烈。研究区主要以中度和强烈级别的侵蚀为主,为118718.8 hm~2和102693.8hm~2,占总体24.94%和21.55%。壕庆河、哈什拉川和母哈日沟侵蚀比例最大,分别为87.7%、84.55%和87.14%,毛卜拉孔兑和布日嘎色太沟侵蚀最轻,比例分别为70.33%和76.31%。证明了降水和植被空间差异影响侵蚀空间异质性,同时,地形也加剧了这种异质性。(4)研究区时空综合侵蚀变化趋势在整体上以增加区为主,占总面积80.61%,其中不显著增加区最大,为388250 hm~2,占总体79.93%。土壤侵蚀级别稳定不变的面积为28043.25 hm~2,占57.82%;侵蚀强度发生转换的为204568.75hm~2,占42.18%。转出较大的为轻度、中度和强烈三个侵蚀级别,分别为62868.75hm~2、61456.25 hm~2和40343.75 hm~2,分别占转换面积的30.73%、30.04%和19.72%。2017年转入较大的为微度、轻度和中度三个级别,为57775 hm~2、56212.5 hm~2和41468.75 hm~2,分别占转换区的28.24%、27.48%和20.27%。说明了该区域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任何微小的因子变动可能都会反转侵蚀转好的方向,在以后的发展中应更加注重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以及植被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