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为“80后”文学的代表人物,韩寒首先以一个“令人惊喜”的青春写作者形象出现在文坛,而后又因其大胆犀利的批判而成为应试教育的“叛逆者”,并引发了一系列关于教育问题的讨论,近年来,由于经常在博客上发表对公共事件的时评,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又被封为这个时代的“青年领袖”和“公共知识分子”。青春写手、应试教育叛逆者、青年领袖,韩寒在三个身份的转换中,完成了自身的成长和社会价值的实现,作为“80后”作家的一个范本,具有丰富的时代意义和文化意义,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研究对象。 本文结合韩寒的生命成长与文学成长,将他的创作期分为三个阶段,即:自“新概念作文大赛”一举成名到退学之前是创作初期,初步展现了他另类的批判锋芒,但文风稍显稚嫩;退学后至开通博客前,是他人生和创作的过渡期,脱离了校园生活后,他在探索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文学性格;第三个阶段是成熟期,日趋兴起的网络媒体为他提供了一个言说平台,更好地发挥了他善于观察的天性和犀利的文风,韩寒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对公共事件的批评中,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青年知识分子。 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对青春和理想的另类表达,又有对权力体制和现代文明的不满情绪,他尝试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对社会现实进行干预性书写,体现出高于同龄作家的思想价值。当“80后”作家普遍沉溺于青春情绪的宣泄时,他将笔触转向了对社会问题的探讨,体现出一个时代青年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日常表达的“陌生化”效果、消解和颠覆的幽默策略以及叙述者的个人狂欢,共同构成了韩寒作品独特的美学风格。但他“不成熟”的文学观也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水平,导致他在驾驭故事的能力方面稍显不足,无法深刻地反映文学本质和社会本质。这些都显现出韩寒在“80后”作家群中的典型性和独特性。 讨论韩寒的文学意义一方面是想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探索其作品中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借此探寻这一代人的思想共性和精神图景。另一方面,也想更深层次地探讨一下,在人文性写作、传统的艺术性写作出现严重断裂的时代,韩寒出现和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