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骥德散曲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5te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戏曲家王骥德不仅创作《曲律》一书阐述他的戏曲理论思想,而且创作了散曲集《方诸馆乐府》,此书虽已散佚,但可以通过辑佚到的部分散曲进行研究。本文则以这些散曲作为研究对象,阐释它们的具体特色。全文分为三部分来论述:引论、正文、结语。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王骥德的散曲观及其散曲思想内容。王骥德第一次将剧曲规定为“并曲与白而歌舞登场”,而将小令与套数统一称作散曲。本章分析他的散曲观,将其散曲根据题材内容作出分类说明,并探析他的思想情怀。第二章:王骥德散曲的文辞与章法。本章先从具体的语言运用研究王骥德散曲语言的特点,即“字字文采,却又字字本色”,分析其“语言在浅深、浓淡、雅俗之间”的理想境界。接下来从其散曲既有委婉幽丽之态,又有生动活泼之趣的风格着手,探析他“婉丽俊俏”风格的成因和特色。然后研究他在散曲创作中用到的一些具体修辞方法,最后分析在章法布局方面,王骥德对小令和套数的不同作法,套数在整体性和层次性上的特点以及尾声的作法。第三章:王骥德散曲的曲调与格律。本章分析了王骥德在采择宫调、选择韵部时注意“以调合情”,所创集曲、翻曲的特色,接下来探讨他在散曲用韵、字的平仄协调、音的阴阳搭配和南曲入声等方面的特点。第四章:王骥德散曲的影响。一是散曲理论的进步意义和对同时代与后世的影响,二是其散曲作品在当时的传播情况,王骥德本人领导曲坛新潮流的地位以及所作散曲的创作倾向、创作特征对后世的影响。
其他文献
王蒙的“季节系列”小说集王蒙的生活经历、人生感受和启悟与王蒙小说创作探索为一体,他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叙事来讲述他以及与他同时代的人所经历的共和国的历史,他用自己所理
输血前试验是临床避免输血反应的最后一道实验室关口,关乎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1]。完整的输血前血型相关检测包括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交叉配血试验等,是临床安全输血的重
<正>近年来,通过各种努力,在消除"大班额"问题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记者会上介绍,2017年我国共有"大班额"班级36.8万个,占全部班级的10.1%,去年1年共
“太康之英”陆机是一个时代之文学的象征。明代学者对其非常关注,对其的批评也极具特色,极具价值。明代文坛最突出的特征是复古思潮贯穿始终,而对复古思潮的反拨也不断涌现
针对毫米波被动成像应用,设计了工作频率为84~94GHz的16阵元焦平面阵列天线.聚焦天线采用500mm口径的旋转抛物面以获得0.47&#176;角分辨率;16馈源排成4&#215;4阵列,相邻列馈源在垂
《史记》自问世以来,历代文人学者就对之情有独钟。注疏、考证、辨误、析理,《史记》本身蕴涵的史学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发掘。而《史记》的文学价值则主要是到了明代才为人们所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然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由于人为或自然的损失,遭致多次劫难,散佚极为严重。后世学者多方搜集散佚文献,力图恢复古书原貌,辑佚学于是兴起。关于辑佚的起源
对传统遗传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分段十进制编码,采用分段的单点交叉操作,对于个体而言,实现的是多点交叉操作,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组卷算法.
人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又是自然界中非常特殊的群体,即唯一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动物。人类自产生起便确立了在自然界中的主宰地位,同时形成了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人类在解决与自
<正> 魏书生,作为一位年轻的语文教育改革家,近年来在中国教育界引起轰动,被赞誉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这表明了两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具有许多相通和不谋而合之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