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柳宗元哲学思想的三个面向——以“大中之道”为核心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e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宗元崇尚儒学,“大中之道”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大中之道”思想是对先儒“中”思想的一个继承、创新和新发展。其不仅继承了孔孟、荀子和陆质的“中”思想,同时,根据具体的现实和实践,对“中”做了创新和丰富。因而,其“大中之道”思想不仅具有先儒“中”的基本内涵和意蕴,同时,又具有体现时代特征和实践意义的内涵。 柳宗元的哲学思想,是建立在“大中之道”思想为理论基础之上的,“大中之道”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本文欲论证柳宗元哲学思想的三个面向:“‘大中之道’自身的内涵意蕴”、“以‘大中之道’为义理基础的‘天人不相预’”以及“‘大中之道’的历史与实践之维”三个方面之辩证统一关系。 首先,柳宗元的“大中之道”思想,一方面是以“正”、“宜”、“当”和“经权合一”为本质内涵的,强调行为处事,应该“时中”和“权变”,通过“经权合一”,即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达到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当”的理想状态,这里的“大中”或“大中之道”强调的是其方法论功能,是一种方法或途径;另一方面,“大中之道”是维系政治和社会生活运行的秩序、法则,即“圣人之道”、“为政之道”或“治世之道”。柳宗元把“时其时”、“当”和“经权合一”作为“大中之道”的基本内容和核心。 其次,以“大中之道”为义理基础,他对“天人关系”做了独特的发挥,提出“天人不相预”。为反对“天人感应”和“天命论”,柳宗元试图强调人的主体性,突出人的能动性,这是合理的一面;然而人发挥能动性不能同天或自然隔绝,把“天道”和“人道”割断了联系,这是不合理的,即局限性;但是,其基于现实,基于实践,试图纠正“天人感应”和“天命论”的谬论,却恰恰体现了“大中之道”的精神、本质内涵及原则。 最后,柳宗元认为只有经由“大中之道”才能真正正确地、合理地学习、承继、发展、丰富和践行“圣人之道”。一方面,在入“尧、舜、孔子”圣人之道,即承继、发扬和发展“圣人之道”方面,“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柳宗元认为必须坚持“大中之道”;另一方面,践履“圣人之道”,把“大中之道”本质内涵中的“用中”和“用权”思想来进行其政治实践和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主张,即“辅时、及物、利民”。 柳宗元的“大中之道”是经和权的辩证统一,即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辩证统一。柳宗元企图用“大中之道”的本质内涵,来阐发其“天人关系”、“社会历史发展观思想”和“政治理想、主张及实践”,柳宗元始终都立足于现实,然而,也在某些观点上,终因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不能把“大中之道”本质内涵贯彻的彻底。
其他文献
对9例恶网及19例反应性网状细胞增多症进行了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并将网状细胞按其分化程度分为四级。结果发现,Ⅰ级网状细胞不但见于恶网,亦可见于反应网;并发现由胶原性疾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朱熹哲学历来受到各种各样的批评,这种批评即使是在传统氛围日渐稀薄的今天也还在继续。如何更好的理解朱子的思想,从而令其意义实现于当代人生与社会当中,便是本文的关注所在。
李穑(1328-1396),字颖叔,号牧隐,高丽朝宁德郡人,其父稼亭李谷为高丽朝名臣文孝公。牧隐李穑生活在高丽末朝鲜初,一个社会动荡、朝代更迭的时代。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教育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浪费与短缺、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引起了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同自然的关系,即人不是作为自然现
人性论是古今中外永恒的常论常新的话题,一直存在着性善性恶、利己利他的争论。其实,人性既是利己的,又是利他的,利己和利他是人性中的两种倾向,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协调这两种倾向
利用卸载柔度法对25Cr2Ni4MoV进行断裂韧性试验,对比研究了初始裂纹长度、试样尺寸、试验参数及数据处理方法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初始裂纹长度的增加,测得的断裂
配电网中普遍存在谐波、无功和负序潮流超标等电能质量问题,这会引起电网运行效率降低、负荷异常发热乃至损坏等;同时通讯、医疗及高端制造等大量敏感负荷一旦供电中断或电压
自老子提出“妙”这一概念以来,中国思想家将作为哲学范畴的“妙”和“体妙”表现出长久和特殊的兴趣和关照,并通过不断地深入阐述和延伸,将之变成一个美学的范畴。作为美学
亚里士多德将“闲暇”作为人追求的理想目标;马克思则把全面而自由的“有个性”的人视为人类必然要达到的理想状态,从根本上看,他们都是对人类存在理想状态即“自由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