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层铌酸、钛酸铅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z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层状构造铌基、钛基金属氧化物具有独特的光、电、催化性能。层状材料还具有插层特性。通过在层间柱撑客体材料,不仅可明显地扩大层状材料的层间距和比表面积,而且复合后的材料表现出优于主客体的光电和催化特性。对层状材料的研究正成为光催化领域的热点。   本文采用层状铌酸作为主体,利用柱撑法分别引入了客体二氧化硅和硫化镉制备出SiO2-HNb3O8和CdS-HNb3O8复合材料。并利用水热法通过不同类型前驱体合成了PbTiO3纳米纤维。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紫外-可见吸收、气体吸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等手段对材料的组成、形貌、尺寸、光吸收能力进行了表征。评价了材料对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光催化降解色素罗丹明B以及光催化降解异丙醇的催化反应性能。   材料的表征结果表明:二氧化硅柱撑铌酸后,层间距明显地增大,比表面积扩大了近30倍。硫化镉柱撑铌酸后,材料层间距有所增加且光谱吸收范围扩大到可见光区。而不同方法制备出钠的钛酸盐前驱体所合成的PbTiO3纳米颗粒虽具有相近的尺寸形貌,却存在着不同的晶型结构。   对紫外光照射下SiO2-HNb3O8光催化还原CO2气体的活性研究发现,柱撑客体SiO2,改变反应物中水蒸气含量,担载重金属Pt都会对反应活性产生影响。实验结果还表明层状铌酸通过氢键化学吸附水能更好地提升反应的活性。对比可见光照射下CdS-HNb3O8光催化还原CO2气体反应以及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实验的结果发现,柱撑CdS客体较少时,易于化学吸附更多的水,提升光催化还原CO2气体的活性。相比之下,柱撑CdS客体较多时,易于被光激发生成更多的电子-空穴对,提升了光催化氧化色素罗丹明B的活性。   对比了尺寸形貌相近,晶型不同的钛酸铅纳米颗粒在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异丙醇的活性。研究发现,晶型为Tetragonal型的PbTiO3颗粒的反应活性是晶型为Cubic型的3倍左右,表明在同种物质且具有相同的颗粒尺寸条件下,颗粒的晶型对催化反应的活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沉淀-浸渍法制备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在水热环境中催化降解纤维素。通过纤维素降解率的比较,发现SO42-/SnO2、SO42-/TiO2和SO42-/ZrO2三种固体超强酸催化效
  A novel capillary partially filled with an affinity ligand-encapsulated hydrogel using sodium alginate(SA)was prepared for affinit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
粘细菌(myxobacteria)是原核生物中一类可滑行的革兰氏阴性真细菌,形态特殊复杂,能够在细胞间通过信号的传递与感应,协同摄食、运动和发育形成子实体和抗逆性强的粘孢子,具有明显的
人类活动加剧导致的全球变暖将对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有重大影响。全球变暖的昼夜增温不对称性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因此全天增温方式很难有效估计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
  The first part of the talk presents fluorinated ethylene propylene(FEP)membranes modified with polydopamine(PDA)microspots array as the substrate for protei
光合启动过程是指植物叶片在暗适应状态下受到光照时,净光合速率逐渐上升并最终达到最大值的过程。光合启动过程的快慢是植物对短暂光照能否充分利用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植物位
近些年,在国内教育教学中微课已成为一种新的网络学习资源,微课不仅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移动学习中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就成了研究的
期刊
  Since the concept of aptamer was proposed in 1990 by Tuerk and Ellington,many new methods for aptamer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have been deveoped.Capillary
新闻传播必须迅速及时,从理论上来讲,新闻事件发生与新闻发布之间的时间差越小,传播效果越好。没有时效性,新闻就是明日黄花,就是“旧闻”。尤其对于事件性新闻而言,报道速度
  Analysis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especially the emerging POPs,remains challenge.Direct detection of perfluorooctane sulfonyl fluoride(PFOS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