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cT4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n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恶性肿瘤,由于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全球目前尚缺乏较高效的早期诊断与筛查方法,大多数患者在出现症状时肿瘤往往已发展至中晚期,导致预后较差。既往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模式为术后辅予全身静脉化疗,但由于“腹膜-血浆屏障”的存在,导致静脉化疗药物在腹腔内的有效浓度不足,未能充分杀死腹腔内游离癌细胞(FreeCancerCells,FCC)及微小癌灶(MicroscopicCancer,MC),易发生腹膜转移癌(PeritonealCarcinomatosis,PC),疗效欠佳。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intraperitonealchemotherapy,HIPEC)作为一种新型的辅助疗法,以局部化疗的方式,可以有效杀死腹腔内残余的FCC及MC,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温度、灌注速度、灌注的有效冲刷时间以及化疗药物对腹腔内癌细胞进行机械性、化学性的直接杀害。大量临床研究表明,HIPEC可以减少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几率,延长生存时间,且安全有效,在防治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上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目的:
  分析cT4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行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2年08月至2016年2月至本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86名患者,其中根治术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患者共43人,将其作为治疗组;根治术后行单纯静脉化疗患者共43人,作为对照组。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复发率、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和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的变化、生存质量(KPS评分)、化疗后毒副反应、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
  结果:
  通过统计学方法得出,治疗组患者术后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02%、90.69%,对照组分别为76.74%、72.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2、3年复发率分别为4.65%、11.62%,对照组分别为18.60%、30.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和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存质量(KPS)升高率为60.46%,对照组为37.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毒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毒性、消化道反应、皮肤黏膜反应、肝肾功能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肠梗阻、出血、化学性腹膜炎等)、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T4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可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与降低复发率,并且不增加化疗毒副反应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望成为今后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的有效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将体重符合要求且健康的SD大鼠分成假手术组,生理盐水(NS)组和实验组(阿托伐他汀组)。提前每天使用阿托伐他汀20mg/kg的剂量给予假手术组及实验组进行灌胃用药,给对照组(NS组)相同的生理盐水进行灌胃。时间为一个月,除假手术组外,均行线拴法行大脑中动脉栓塞术。栓塞3小时后观察大鼠的梗死情况,根据其神经功能评分,选择合适的大鼠进行灌注取脑,
背景及目的:  血-脊髓屏障(blood-spinalcordbarrier,BSCB)由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尾足和周细胞组成,介导血液和脊髓之间的分子交换以保持正常的功能和信息处理的屏障系统。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常常导致血脊屏障的破坏,在损伤瞬间机械破坏毛细血管后,血液中的分子和细胞很容易进入受伤的实质,在病理生理学上进一步导致脊髓损伤以及血脊屏障的功能障
学位
学位
期刊
期刊
学位
期刊
期刊
背景: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引起排尿功能障碍,如尿频、排尿困难和充盈性尿失禁等,甚至影响上尿路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加重经济负担。目前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发病率随糖尿病患者人数增多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的治疗效果不甚满意。研究表明小窝(Caveolae)是细胞信号中枢,而caveolin-1是小窝的结构蛋白,通过影响M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等影
研究背景:目前的研究数据统计表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在全球的发病率约3.2%;相关的研究以及临床所见,多数的颅内动脉瘤终生不会破裂。随着人民寿命的延长、对健康的关注,以及影像技术的进步,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逐年提高,而因为一些不确定的因素,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所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其结果是灾难性的,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打击及经济负担。因而,对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如何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