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称作“城市之肺”的公园绿地不仅是城市休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净化环境、解决城市化问题的关键。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景观中最能体现城市绿地诸项功能的绿地类型,它的数量、面积、空间布局等直接影响到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居民游憩活动的开展。
研究公园绿地的传统方法主要是人工调查方法,以野外测量为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难以直接、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公园绿地历史数据。本文应用3S技术,以1992年11月和2005年11月覆盖广州市中心城区的两期美国卫星影像为信息源,以GIS为平台,GPS定位外业调查,综合尺度、功能、形态结构及生态等级原则将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分为小型公园、中小型公园、中型公园、大中型公园、大型公园和巨型公园六类,并运用景观生态学、景观可达性理论,通过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得到1992年至2005年间广州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情况,找出目前公园绿地存在的服务盲区,探索以区为基础的城市公园绿地的合理布局,以充分发挥公园绿地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广州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城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
1、利用遥感影像可快速、准确获取不同时相公园绿地信息,有效地进行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2、广州市中心城区公园数量和面积明显增加,生态环境大为改善。但公园绿地景观分布不均匀,且各区公园绿地覆盖率存在较大差异。
3、白云、天河区巨型公园绿地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生态价值,但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不高;黄埔区公园绿地景观类型齐全,各类面积分配较均匀,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均较高,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具有较好的生态和游憩价值;芳村和海珠区公园绿地类型缺失;老城区以荔湾区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为高,但景观类型不足。
4、公园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低,经13年的建设,城市生态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5、广州市中心城区公园的平均连接水平较低,公园间在功能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较少。分维数虽普遍较低,但呈上升趋势。
6、公园绿地服务盲区大量减少,公园服务能力大大提高,但仍不尽完善。
白云和天河区绿地资源丰富,景观多样性不高,各类公园绿地面积悬殊,鉴于这两区有大量闲置的绿地资源,可考虑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规划一些社区公园和小区游园,并尽可能使它们均匀分布,从而提高这两区的公园绿地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黄埔区公园绿地景观多样性高,但北部和南部仍有一些服务盲区,可考虑在这些盲区均匀布置一些大、中、小型公园,进一步完善该区的公园绿地景观格局。海珠和芳村区公园绿地类型缺失,且存在大量服务盲区,由于这两区也拥有许多城市待用地,因此可考虑在两区中心地段分别规划一两个大型综合公园,并在居民区均匀穿插一些社区公园和小区游园,为居民提供接触自然的机会,为创造安全、舒适、清洁、恬静的生活环境提供保障。荔湾、越秀和东山区可供绿化的土地极为有限,可考虑空中绿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