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期刊内容看家庭价值观之变迁——以《知音》、《家庭》为例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wwd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二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家庭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准确梳理出此阶段公众家庭价值观的变迁,该文决定以大众媒体中的期刊为切入点,力图通过期刊内容的文本分析勾勒近20年来家庭价值观的变化路径.在中国期刊市场上,《知音》和《家庭》两份杂志影响深远.它们创刊早,发行量大,而且都采取纪实路线,所登载的文章以当时的真实事件为题材,其中绝大多数涉及恋爱、婚姻和家庭.因此,该论文选取《知音》和《家庭》作为期刊样本,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展开研究.媒介的功能及其同社会的关系表明,从期刊看家庭价值观的变迁实属可行.通过对《知音》和《家庭》的文本内容进行细致分析,该文认为,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家庭价值观之变迁大致有如下8个特点:1、从男权主义为主转向男女平等观念;2、从性、爱和婚姻三统一观念畸变出性、爱与婚姻三分离观念;3、从认为婚姻是一个家庭、社会的问题转为提倡真正的婚恋自由;4、从离婚可耻观念转向离婚正当观念;5、父(母)慈子(女)孝这一传统观念没有变化,但何为"慈"何为"孝"被赋予新的意义;6、婆媳关系、手足关系——慢慢淡出人们视野;7、从维持生活观念转向质量生活观念;8、尽管家庭趋于不稳定,但大多数家庭成员仍依恋家和婚姻.此外,该文发现,期刊内容所展现出的家庭价值观变迁基本与社会学的实证研究结论相相符,两者的研究结果可以相互印证.就两份杂志而言,《知音》和《家庭》在呈现"家庭价值观的变迁"这一主题时总体相符,但在某些细节上存在差别:1980年代,《家庭》在提倡夫妻平等的、提倡夫妻"性"教育、涉及夫妻之间出现第三者、夫妻关系恶化等话题都早于《知音》;《家庭》中,干涉婚恋自由、重男轻女等在1990年代几乎不再存在,但这些在《知音》中依然有所反映;1997年后,《知音》谈及婚外情的势头有增无减,超过了《家庭》,2001年后的《家庭》,也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婚外情".该文从期刊出版地域差别、编辑方针两个角度对以上差别作出解释.与传统家庭价值观相比,如今的家庭价值观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肯定其中大部分的必然性和进步性时,该文认为某些传统的家庭价值观仍需坚守.所以,该文建议: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的现代文化;加强两性交往与性教育;重视家庭相关法律知识的建立;认识适当的求助管道;大众传播媒体担负起把关人的责任;大众传播媒体应注意其议题设定的功能,扮演教育者的角色.
其他文献
“我们赤贫的国家无法为艺术事业给予任何资助,手工艺将是艺术家的救世主,因为我们不得不去挣钱谋生。”  格罗皮乌斯教授站在包豪斯学院的第一学期总结展览会上,对自己的学生发表演讲。这个“赤贫的国家”指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德国。这个传授艺术和设计的包豪斯学院就诞生在战火刚停的战败国废墟上。谁也没有想到,这所学院会刮起一场设计风暴,深刻地改变20世纪乃至此后世界的艺术和设计面貌。  用建筑来建立新
对于中国新闻史的研究是海外汉学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系的研究独树一帜,他们成立的“中国公共领域的结构与发展”小组借用哈贝马斯“公共
工程测量中 ,水准仪如果精度不高 ,需要进行校正。校正的目的是使水准仪视准面(视准轴水平旋转面)平行于仪器的水准面 ,也就是视准面与水准面同时垂直于仪器的立轴。校正的方
当代社会媒介高度发展,千变万化.媒介的发展与进步是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共同前进的.媒介融合已经从单纯技术上的趋势变为整个全球传媒产业发展变革的方向.当前媒介互为内容
期刊
该文试图从梁启超的政治思想的剖析入手,结合其办报实践和新闻思想的述评,来客观公正地评价"舆论骄子"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及其影响,并以期对今天乃至将来有所启迪.该文共分前言
2003年3月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同越南战争一样,成为一场“起居室内的战争”。电视记者的无处不在使得战争在变得空前透明的同时,也使得战争的真相变得扑朔迷离。各家电视台演绎着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公民都拥有自己的“身份”。身份是公民在各类社会活动中区别于他人的象征和标识。在现实层面,每一个公民都拥有两种身份,“第一身份”是私人生活层面的
1非洲的雨季,说雨便是昏天黑地,说晴立刻云开雾霁。在中国医疗队起程回国前的一天上午,乌云低压着莽原,只见地平线尽头有两个黑点在飞快地移动,那是两位迎着狂风跃马飞奔的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