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绣》文章学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ocomalu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绣》三十卷,是清代康熙年间刊刻的一部《左传》评点著作,由浙江地区的两个普通生员冯李骅、陆浩花费数十年心力结撰而成,是《左传》评点史上比较特殊和重要的一部著作。研究《左绣》,不仅使我们能够深入把握它的价值,而且对认识《左传》评点和明清文章学的某些共性具有较大的意义。绪论部分对《左绣》的研究现状作出系统梳理,确定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并简要介绍研究的方法和预期的目标。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左绣》和界定文章学概念,并确定考察的重心和视野。《左绣》是一部专注文法、体例完备且理论创获颇多的评点著作,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从先秦典籍中的“文章”一词,到宋代程颐“文章之学”的提出,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演进过程。当今学界关于文章学的界定,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中以文章学为“研究所有单篇文章写作的学问”的说法,最符合《左绣》一书的实际。从文章学的视角考察《左绣》,不仅聚焦于其评点的主要内容,也因为《左绣》本身的典型性,会触及明清文章学的某些共有的理论特征。第二部分研究《左绣》文章学的理论内涵。《左绣》文章学具备丰富、系统而深入的理论体系,不仅理论向度较宽阔,包括认题立意、结构行文、造语下字、修辞、审美风格等多个方面,而且文法辨析很深入。加之随文评点,每一种精细的文法都能结合具体的文本阐释,言能征实,论有所本,所以显得平实、细密而较易理解。从《左绣》归纳的文章写作法则来看,它们显示出一种高度的程式化和实用性特征,是清代一部比较典型的通俗文章学著作,和士人文章学著作不同,它的文法理论是面向一般知识阶层进行的知识普及和写作指导。第三部分研究《左绣》文章学阐释思维的独特视点和理路。首先,《左绣》在解析文章行文艺术时,频繁地以“整齐”的视点观照文本,体现出一种讲求对称均衡的思维方式。其次,《左绣》的众多文法,如伏应、过渡、叙法、离合等内涵丰富的名目中,体现的都是一种追求构件之间关联性的“联络”思维方式,揭示出不同篇章之间、同一篇章之内各部分相互照应配合的地方,阐明了《左传》文本中的粘合性。最后,《左绣》经常强调“变化”之法,注重文法的灵活性,避免呆板和重复造成的审美扁平化,弥补不够严谨的理论罅隙,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文章学阐释体系。第四部分研究《左绣》文章学的理论资源及其与自家创论之间的结合方式。《左绣》的外在理论资源最重要的是八股文法,通过对八股术语和八股文法的揣摩运用,成功实现了时文写作和古文批评在文法层面的互动,使得《左绣》的文章学理论更加具有实践性。《左绣》的内在资源,最重要的是前代的《左传》评点著作,既存在前人评语的袭用,又存在批评术语和切入角度的借鉴,从而有效利用了前人的批评成果。但建立《左绣》文章学的主体部分其实是冯李骅、陆浩自己阅读分析文本形成的独得之见,他们的一些阐述是有独创性的,即使某些通用的理论,他们往往也发展得更加细密。第五部分研究《左绣》文章学在后世的阅读使用和不同社会群体中的接受状况。在《左传》评点史上,《左绣》是刊刻最频繁、版本最多的著作之一,从阅读和使用的情况来看,《左绣》在清代和民国时期,经常被塾师当做学习《左传》的替代性或补充性书籍,在晚清兴起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左绣》则被作为国学教育的初阶教材。《左绣》对后来评点类著作的影响,最主要体现在评语和文章学理论方面,除此之外,催生了一些衍生书籍。但是实际上《左绣》的接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状态:在一般知识阶层那里,它受到较为一致的推崇;在一部分精英士人那里,它则受到冷酷的讥讽。这种状况显示出当时思想领域的分化与隔膜,也显示出像《左绣》这样的通俗文章学著作在接受理解上的路径分歧。结语部分,主要归纳《左绣》所体现的文章学特征,包括文章理论及其阐释方式、文章理论的生成、社会群体的接受状况等方面,并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初期,美国学者提出了主题式教学这一理念。主题式教学法主张教师将语言教学和其他领域的知识相结合,设置特定的主题,围绕该主题展开具体的语言教学,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很多欧美国家将其应用到语言教学中并收获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对于国内而言,汉语教学界对主题式教学法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实践成果也比较少。基于此,本文选取主题式教学法为研究对象,从主题式教学法相关理论出发,结合教学班级
学位
《文選集注》匯集李善注、《文選鈔》、《文選音決》、五臣注、以及陸善經注等多家唐人所作注解,是研究唐代訓詁的重要資料。《文選集注》目前雖僅存殘帙,但仍然保存了數量可觀的針對同一語言現象而訓出多家的釋語。這些針對同一詞語的不同訓釋對研究唐代的詞彙詞義學、訓詁學、闡釋學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一語境下的同一詞語,由於上下文固定,從理論上講,本不會產生太多分歧。但文學作品的訓詁與理解既會受到文學欣賞的影
学位
汉语口语交际中的主语语序变异是在句内成分不发生增减的情况下,句子变异前后基本语义关系不变,只有语用效果发生变化的一种现象,如“我考上大学了”在口语中可以表述为“考上大学了我”这类语序变异前后句子的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均未发生改变的句子。这类特殊的句子在口语交际中广泛使用,有自己的形式和特点。全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绪论。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及其他说明。第一章,
学位
《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同时也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部诗歌集,在经学和文学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十五《国风》以国区别,《鲁颂》与《商颂》篇目较少归为同卷。但是《雅》和《周颂》篇目较多,不能混并,因此分为整什篇。在不同时期,学者们对于《二雅》篇什的划分并不相同,本文以《节南山之什》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细读法、二重证据法、文献研究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广泛搜集文献资料,对《节南山之什》的篇什、异文、诗旨、
学位
舞钢位于河南省中部,根据贺巍(2005)的划分,舞钢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南鲁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对舞钢方言文字的记录较少,目前只有《舞钢市志》有关于舞钢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及其相关规律还有一些基本词汇的读音的相关记载,语法方面的内容均没有涉及。本文主要目的是揭示舞钢方言形容词程度表示法,对舞钢方言的相关记载做语法上的补充,使舞钢方言的面貌得以更完整的保留。本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
学位
南宋词坛,尚“雅”之风盛行,姜派词作去婉约词软媚之嫌,补豪放词粗狂之弊,以其“清空”“骚雅”的词风,于“婉约”“豪放”之外独树一帜。关于姜派的人员构成,经过对学界目前研究结果的梳理,并对存在争议的词人进行辨析后,南宋姜派词人界定为12位。姜派词人其家国之悲的主题沉痛隐晦,漂泊主题凄楚茫然,相思离别主题含蓄纯美,并以“骚雅”对恋情词进行了雅化,在恋情词中寄托深刻的家国之思、身世之感。姜派词人因师承关
学位
在明末清初的历史洪流中,杭州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屹立其中,尤其是彼时的曲家群体。彼时的杭州曲家作为易代之际具有代表性的文人群体,是在特定地域空间中成长起来的。不论他们是身处庙宇,还是退居草野,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们砥砺前行,他们就是明末清初时期文坛上一批文人的缩影。这一时期的杭州文坛在“西泠派”等文学群体的带领下,诗、词、文、曲等方面皆有用力,文学活动频繁。同时杭州本土的文学家族也为
学位
关于明代散文选本,现今留存下来的最有研究价值的是明人选明文,作为断代文学选本,它们诞生的时间不在明朝,而在清初,多由遗民文人编纂而成。黄宗羲所编《明文授读》与顾有孝所辑《明文英华》是当时影响较大的两部明文选本。两位选家年龄相差九岁,对时代脉搏的感受相近。黄宗羲祖籍浙江余姚,顾有孝祖籍苏州吴江,江浙两地相邻,同是明代江南地区的经济重镇与文化轴心。但是,基于政党纷争,两地自明初直至万历年间才彼此解禁、
学位
傅幹《注坡词》成书于南宋绍兴初年,是现存最早的宋人笺注宋词的注本,亦是迄今为止唯一流传下来的宋人笺注的苏轼词集。该书按词调编排,同调者汇编在一起,共十二卷。本文从《注坡词》的成书缘由、内容、特点以及影响与价值四个方面对《注坡词》进行研究。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分析傅幹《注坡词》的成书缘由。其成书缘由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苏轼词在当时广受欢迎。南宋初期,由于战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苏轼的豪放词有了传播的
学位
游览赋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最早出现在南朝萧统编纂的《文选》中。继《文选》之后,《艺文类聚》《文苑英华》都设置了游览赋一类,体现了游览赋的重要价值和地位。唐代继承了汉魏六朝赋的传统题材,保留了一大批优秀的游览赋作品,具有突出的文学价值。本文拟从五个部分对唐代游览赋进行详细论述,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界定游览赋概念并梳理先唐游览赋的发展概况。首先界定游览赋的概念,认为游览赋是主体以审美为目的进行游览活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