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说中的方言问题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jian101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尝试从文学观念和语言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的角度,对新时期小说创作中方言的使用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方言在整个新时期作家实际运用中的变化情况;对比不同方言区的作家使用方言的不同特点;研究方言对作家表达生活经验和深层体验的作用,方言塑造地域文化的作用以及方言在文学语言上的审美作用。本论文共三章。 第一章首先从“史”的角度,纵向梳理新时期小说中方言使用的情况。拟分为这样几个阶段:1、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这个阶段,新时期小说创作刚刚起步,在语言上也是循规蹈矩,方言使用处于受压抑的状态。2、八十年代中后期。这个时期,中国作家的文学观念和语言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语言上更强调个性化,于是相当多的作家开始借鉴和使用方言的资源。突出的有一批作家:朱晓平(《桑树坪记事》)、李锐(《厚土》系列)、郑义(《老井》、《远村》)、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等。八十年代中期,先锋小说和新写实小说崛起以后,这时情况又有些变化,余华和苏童作为南方作家,他们更多地是压抑自己的方言。但是在这批作家的文本中,方言仍然顽强地表现出来,如余华按照越剧的调子写作等等。3、九十年代后至今。九十年代后至今出现了创作的多元化,一些作家仍然在探索方言使用的有效途径。如韩少功《马桥词典》、莫言的《檀香刑》、阎连科的《受活》、林白的《妇女闲聊录》、贾平凹的《秦腔》等。 第二章按照几个大的、有代表性的方言区,横向比较新时期不同方言区作家使用方言的特点。大致分为三块。一是与普通话距离较远的方言,像粤、闽和吴语等方言区的作家,以范晓青、韩少功和何顿为例进行分析。二是与普通话有一定联系又有一定距离的方言区,像四川、湖北、云南、贵州等地的方言,可以以池莉、方方等作家为例进行分析。三是北方方言区的作家,河南、山东、北京、天津等地区都在这个范围内,以阎连科、莫言、王朔、冯骥才、邓友梅、林希等作家为例进行分析。再就是完全是异质语言色彩的少数民族的创作,以阿来等少数民族作家为例进行分析。 第三章分析与阐释方言使用的文化意义和审美效果。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方言使用的审美效果。方言是一个作家的母语,作家童年的记忆、体验都蕴藉在方言中,方言对作家独特审美表达的影响,对许多作家来说使用方言有助于表达作家
其他文献
微课能给学生提供视频化课程,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空间,适应信息化课堂教学的需要。恰当使用微课能有效改变教学模式,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新思路。在中职学校计算机组装实训
在系统调研氢气的分布及成因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济阳坳陷部分油气井中天然气中的氢气含量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划分。济阳坳陷天然气中氢气的含量普遍较低,在有R/Ra
【正】 在目前已知的语言里,任何一种民族语言它的词汇的构成,除了一些本民族语所特有的词和借词外,都有一定数量的与其他民族有渊源关系的“同源词”,这是语言历史发展的结
根据多目标决策和模糊对策理论,研究支付值为Vague值的多目标二人零和矩阵对策.讨论了Vague多目标二人零和矩阵对策的两种求解方法:一是先将Vague多目标对策问题清晰化,再转化为
中国萌芽时期儿童文学翻译是指晚清到“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的翻译。目前,国内儿童文学翻译研究这一领域鲜有人涉猎。本文旨在对萌芽时期儿童文学的翻译作一个系统而详尽的研
欧债危机虽已远去,但对其研究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梳理欧债危机的爆发、蔓延及解决过程,从国家、地区及国际三个层面来深入分析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有助于加深对这场危
两千多年来,隐喻一直是众多语言学家特别是修辞学家的研究兴趣所在,他们从不同视角进行的深入研究也形成了流派众多的理论。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从认知角度对隐喻进行研
经过近十年的病原菌接种试验,从国内外数百份水稻种质中,筛选出了抗病水平不同的5个代表品种Lemont、武育粳3号、Jasmine85、C418和YSBR1,作为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鉴别品种
以人为本,实现每个学生不同程度的和谐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本质所在。从努力创设充满关爱与活力的角度,透视当前作业评价中人性的缺失;从孩子们生命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教
天命十年(1625)三月,清太祖努尔哈赤出于政治、军事、经济等诸方面目的的需要,为求得后金政权势力的进一步拓展,毅然放弃了当时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塞外重镇──辽阳,将都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