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材料的核磁共振与电子顺磁共振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i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全球能源转型的步伐正在加快,储能材料的研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在最近的十年间,电池材料的研究手段发展迅速,通过一些新兴的表征技术,越来越多的内在机理被揭示了出来。核磁共振(NMR)与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能够探测原子核与未成对电子周围的环境,在电池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国际上已经有多个课题组通过NMR或EPR对电池体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了许多重要的成果。磁共振技术属于小众领域,利用磁共振技术来研究电池材料更是处于方兴未艾阶段,需要投入精力来探索与发展。为此,本论文通过NMR与EPR技术研究了目前最为热门的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几种典型电池材料,希望为磁共振与电池材料学科交叉研究打下坚实基础。论文的第一部分先开发了较为廉价的17O标记技术,然后通过NMR研究了17O标记的钴酸锂正极材料。钴酸锂是最为重要的正极材料之一,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其高电压下的循环稳定性。高荷电状态下钴酸锂的固体17O NMR谱中能观测到新出现的四极线形,意味着Co–O键主要以共价键形式连接。高压相变过程中材料结构的不稳定性可能与Co–O键的共价性增强有关。钴酸锂是典型的层状电池材料,这部分工作可以为其他层状材料的NMR研究提供参考。论文的第二部分通过NMR与EPR研究了17O标记的阳离子无序正极材料Li1.2Ti0.4Mn0.4O2。阳离子无序正极材料是前几年新发现的一类正极材料,具有很高的比容量,其中大部分容量来源于氧上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中通过7Li NMR谱区别了抗磁性的Li环境与顺磁性的Li环境,发现Li离子优先从富Li区域内脱出,印证了0-TM扩散理论。通过分析17O NMR谱与EPR谱,发现氧的氧化还原涉及两种不同的机制——类过氧根离子(O2)n-的形成以及Mn周围的O2p未成键轨道上电子空穴的形成,前者导致了充放电之间的电压滞后。这部分工作可以为反应机理涉及阴离子氧化还原的电池材料以及无序的电池材料提供研究思路。论文的第三部分中开发了一种原位EPR电池,并对钠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Na Cr O2进行了原位EPR以及EPR成像研究。结果表明Na Cr O2在充电过程中会发生绝缘体–金属转变,该转变在2.2-3.6 V区间内是完全可逆的。当充电超过3.75 V后,EPR谱中新出现了一个尖锐的信号,通过EPR成像发现该信号存在于电解液中,来自溶解的Cr5+离子。通过对EPR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溶解Cr占Cr总量的比例,随后提出了一种材料表面的Cr歧化机制。这部分工作首次发现了电池材料中的痕量Cr溶解,体现了EPR技术的高灵敏度。论文的第四部分中设计了一种能够对负极集流体平面进行EPR成像的方法,并研究了锂在铜箔上的沉积与剥离过程。结果表明锂在铜箔上的最初沉积位点决定了之后循环中锂的沉积位置。在沉积过程中,锂倾向于在个别位点上集中沉积,经过循环后这些位点会长出锂枝晶并失去电化学活性。循环五圈后,那些较为均匀的沉积面上也出现了大量的死锂。EPR成像具有很高的分辨率,本论文开发的方法可以适用于各种非侵入性的金属锂负极或无负极电池研究中。磁共振技术背后有着深刻的物理学原理,这使得许多化学与材料学领域的研究者对其望而却步。本文的绪论部分简单阐述了NMR与EPR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研究样品中的各种相互作用,希望对那些想要弄懂NMR或EPR图谱的研究者有所帮助。相信随着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内的投入不断增加,磁共振技术会得到更好地发展,从而带动其它学科领域一同取得更大的突破。
其他文献
元认知,是一种自我监控、评价、反省的高级认知功能,也是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的一种直接体现。大量证据表明,人类的元认知与认知高度分离,并且还可能是领域特异化的,比如知觉的元认知与记忆的元认知互相独立。但是,无论是行为学上还是神经学上,从未有研究在动物上验证过这种元认知的专门化与特异化。在行为学上,有研究指出了猕猴可能拥有类人的元认知能力,但是这种元认知可能受到大量混淆变量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生成设备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产生了以“高速”、“持续不断”和“动态变化”为特征的数据。这类数据被称为流数据(Streaming Data)。流数据的价值通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迅速降低,对这类数据的实时处理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先存储后处理”技术,如数据库与批处理,不再满足对此类数据及时处理的需求。因此,流处理(Stream Processing)技术
二氧化碳不仅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也是廉价的可再生C1资源。通过化学固定方法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是发展绿色碳科学以及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论文围绕二氧化碳作为C1合成子的氟代羧酸和手性环碳酸酯的合成新方法开展研究,具体完成以下工作:1)实现了铜催化1,1-二氟烯烃与二氧化碳的高立体选择性的脱氟羧化反应,发现在10 mol%的膦配体Xantphos和碘化亚铜形成的络合物催化剂作用下,芳
Ricci孤立子的概念是由R.Hamilton在80年代中期提出的,它是Ricci流的自相似解,在Ricci流奇异性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爱因斯坦流形的自然推广.本论文主要研究在某些曲率条件下梯度Ricci孤立子的刚性及相关问题,包括具调和Weyl曲率的梯度Ricci孤立子的刚性,具调和曲率张量的真空静态空间和CPE度量空间的分类,以及积分Bakry-(?)mery Ricci曲率条件下M
超分子荧光功能体系作为一类具有特殊发光性能的光学材料,无论是对其光物理化学性质还是功能应用的研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伴随超分子配位组装领域的蓬勃发展,基于分立金属有机组装体的超分子荧光功能体系展现出优异的光学性能和广阔的应用范围。更进一步,通过在分立荧光金属有机组装体中引入其它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力位点,构筑超分子荧光逐级组装体系,不仅能实现荧光性能的调控,同时能够实现功能应用的扩展。为进一步
肿瘤因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致命因素。然而,现有肿瘤治疗技术的匮乏性和自身局限性,使之在肿瘤治疗中难竟全功,新型高效的肿瘤治疗策略亟待探究。纵观肿瘤治疗技术的沿革历程,其发展与物理、化学科学密切相关,因此,二十一世纪初,随着纳米技术的蓬勃发展,基于纳米材料独特物化效应的纳米医学领域应运而生,为人类健康带来了新的曙光。其中,铁基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磁学、电学、光学、力学性能和化学活
介孔材料由于具有均匀、规则且贯通的孔道、高表面积和孔容、可调的孔径和孔结构、独特纳微结构及形貌等,在催化、吸附、传感、载药、能量转换与存储以及气体传感/分离等领域展现了诱人的应用前景。目前,尽管可以通过不同的合成策略制备出种类丰富的介孔材料,但材料的主体仍集中于二氧化硅、碳、金属氧化物和贵金属等等。对于聚合物,由于聚合过程复杂、单体易挥发、缺乏合适的模板等问题,制备孔结构和形貌精确可控的介孔材料仍
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是较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素养是数学教师的核心职业素养之一。当前国内外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仍然普遍存在有待改善的问题,数学教师的问题解决教学素养需要提高。教师的素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职前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发展职前数学教师的问题解决教学素养是重要的研究和实践课题。数学方法论是关于数学问题解决的理论,是主要面向学科教学(数学)和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方向硕士研究生等职前数学教
随着智能化产业的发展,人们对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成本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开发出更高性能的锂/钠离子电池材料至关重要。正极部分是可充电电池的重要元件,因此开发和改进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的正极材料是推动锂/钠离子电池工业化应用的重要研究方向。其中,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因为合成步骤简单和比容量高等优点在二次可充电电池正极材料中脱颖而出,成为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正极材料之一。本论文以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已成为决定植物存活的一个重要因子。干旱对植物生长的最直接影响是导致其水力学运输系统失效。水分在植物体内的长距离运输主要是通过由根、茎、叶内的木质部管状分子组成的维管系统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运动的水流处于一种亚稳态,即非常不稳定的状态。当植物受到干旱、冻害或病虫害等侵害时,运输管道中的连续水柱所承受的张力就会增大,当水柱所受张力超过它的抗张强度时就会引起液体水的汽化或使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