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泡沫识别——基于中国沪深股市的实证分析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票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是反映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股市的运转应该遵循其本身的规律。然而,股票市场泡沫的周期性更迭演化,直至出现的市场崩溃,会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当然,金融泡沫并非中国股市的特有现象。因此,本文针对中国股市常有的泡沫现象,利用数学工具对其进行建模研究,对于更深刻地理解金融资产泡沫,以及防范其崩盘带来的损失都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深入研究金融泡沫问题,对于市场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与政府监管部门的政策提出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因此,本文主要进行我国沪深股市泡沫的识别、理论预测如果股市存在泡沫何时会发生崩盘、以及探究我国股市产生泡沫的成因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共包含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交待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指出本文的文献贡献与不足之处,对文章的总体结构作了布局;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从涉及到金融资产泡沫的多个维度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归纳出泡沫的经济含义和比较选取用于本文泡沫识别的实证模型;第三章为理论模型,介绍了用于本文实证部分的模型理论推导和建模过程;第四章为实证分析,进行我国股市泡沫的实证检验并结合市场信息对实证结果作出分析与经济解释;第五章为结论与政策建议,结合实证结果针对我国沪深股市出现泡沫的成因给出政策建议。
  本文理论部分介绍了学术理论界研究泡沫识别比较成熟的动态自回归AR(1)模型和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对数周期幂律(LPPL)模型,实证部分首先利用两个模型对2015年股灾前(2014年1月2日至2015年6月10日)的数据进行事后预测,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两个模型在泡沫识别方面的功效和优劣,实证结果表明动态自回归AR(1)模型虽然可以识别出2015年股灾前的泡沫过程,但该模型相比LPPL模型而言,结果不够稳健,且LPPL模型在识别出泡沫的情况下可以给出理论崩盘点或者趋势拐点预测值,理论上可以给广大投资者作出预警信号。因此,本文更多的是将动态自回归AR(1) 模型作为LPPL泡沫识别模型的对照组,旨在说明LPPL模型在进行泡沫识别方面的优势与继续研究价值。
  其次,本文针对截稿前(主要为2017年度)的沪深股市出现的“小慢牛”行情,再次利用LPPL模型对其进行建模分析以验证这样的牛市是否为新一轮泡沫的蓄积期,实证结果表明截至当前的沪深股市并不存在泡沫。另外,在其基础上,本文对沪深股市细分行业板块,利用 LPPL 模型对各个行业板块进行泡沫识别检测,实证结果表明,上证工业指数和深证金融指数处于上升趋势,且速度加快,可能会出现趋势性拐点;上证材料、可选、消费、医药、金融、电信,深证材料、可选、消费、医药、信息、电信也处于上升通道,但并无此风险;上证能源、信息处于横盘调整状态;上证公用,深证工业、能源、公用处于下行周期。结合当前市场信息,本文分析沪深股市大盘指数并未出现泡沫而其个别行业板块出现了泡沫,这可能是出现泡沫的板块更多是多个主题概念被多家机构投资者炒作且市场中充斥的太多非理性投资者发生羊群效应的综合结果。
  最后,本文从个人、市场制度、国家政策等三个层面对中国沪深股市出现泡沫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降低股市泡沫风险的政策建议,以及对文章还可以进行挖掘的地方进行了研究展望。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几个方面:
  (1)在选题上,本文选题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意义。金融资产泡沫的研究一直是前沿且充满争议的话题,目前学界商界都还没有统一的研究范式,本文针对此热点话题给出定性定量的分析,能够较好地阐释沪深股市泡沫的相关问题,对未来的投资决策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2)在应用对象上,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为沪深股市,并且对当前股市数据进行泡沫分析时,还进一步细分各个行业板块,以更全面、更详尽的刨析当前股市行情。另外,本文的思路方法对可能涉及到泡沫的其他资产比如房地产泡沫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3)在方法上,本文开创性地将理论中应用比较成熟的关于泡沫识别分析的动态自回归模型、对数周期幂律模型结合起来分析沪深股市泡沫现象,并对两个模型进行对比,以体现本文所要重点阐述的LPPL模型的优势,最终将本文模型方法的落脚点定位于金融物理学领域的LPPL模型。另外,在应用LPPL模型时,由于考虑到启发式搜索算法存在的误差不可避免,从而本文采取变换时间窗口的方法,尝试首次提出股市中常见的——“胜率”这个概念来识别泡沫①,定义胜率=出现泡沫的拟合次数/总拟合次数×100%,通过梳理文献,本文认为只要该数值达到60%以上,说明股市存在泡沫。
  不可避免地,本文也不尽完美,缺陷在于没有提出定量的泡沫指标,因此对泡沫的刻画还不够详尽,且目前对数周期幂律模型的研究多用于学术理论中,在实践中,目前国内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研究机构试图将该模型对金融市场数据进行量化研究,然而他们所采取的方法以及对各个参数的解读并不一致,所以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还不够成熟,且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改进,本文的研究也只是浅层次的数据拟合,模型的完善以及泡沫指标的构造等更多应用,有待后续更进一步地研究。
其他文献
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推动了资本在全球金融市场之间地流动,同时也强化了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依结构。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2010年的欧债危机、2015年我国的股市崩盘,使得防范金融风险成为了各国政府和投资者的热议话题。除了加强金融监管外,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是合理构建资产组合,尽量降低非系统性风险。Markowitz在1952年提出的均值-方差(Me
学位
面对资源环境约束的挑战,中国在新的发展阶段把绿色发展作为追求长期可持续目标的国家战略。提高基金的绿色投资占比,充分发挥基金投资对社会资源的引导作用,是实现这一国家战略、推动我国绿色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  绿色投资源于社会责任投资,社会责任投资遵循的理念是“义利兼顾”,即投资者在追求投资回报的同时,也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包括环境责任。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将绿色投资从社会
学位
证券分析师是资本市场中负责信息加工和生产的主要中介,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极大地强化了他们信息挖掘和价值发现的功能。证券分析师对目标企业的预测行为向市场传达了重要信息,对外部投资者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A股上市公司2005-2016年的分析师盈利预测数据对分析师的预测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为了跳出过度关注分析师预测内容的局限,探究分析师预测行为中的不可观测信息,本文推导出了适
学位
金融发展理论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显著,大量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金融体系通过提供可靠交易方式、产生规模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等途径,对经济增长产生推动作用。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资本市场不够发达、银行主导型的发展中国家,熊比特的金融理论表示: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是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动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沉淀,银行规模逐步增大,在产
学位
贫困作为世界性难题,一直是学界和社会研究关注的重点,但以前的研究基本都是先对家庭是否为贫困进行事后的、静态的判断,然后政府再利用事后调查进行扶贫救助。可以看出这样的方式总是滞后的,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制定的反贫困政策,只能是亡羊补牢,贫困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因此迫切需要一个研究贫困的、具有前瞻性和动态性的指标,以分析贫困人口的福利变化和面临的风险。直到世界银行提出“贫困脆弱性”概念之后,对家庭贫困的研究
学位
2015年中国股市经历了牛熊转换,股灾来得突然且十分猛烈。在这次股灾中,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面临巨大的考验,金融监管问题被再次摆到了重要的位置。随着股票市场的参与者对股票定价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公开信息解读能力的不断加强,市场参与者中知情交易者的数量在增加,合法的知情交易也愈发频繁。这部分基于科研和技术优势的知情交易者的交易行为导致内幕交易行为更加隐蔽,也使得对内幕交易的监管变得更为复杂,对监管层提出
学位
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上市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想取得长久的发展,加强公司创新势在必行。高校背景独立董事这一特殊的群体由于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背景和人脉资源关系等特质,可以给上市公司创新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以及创新资源上的帮助,因此笔者认为上市公司聘任高校背景独立董事会显著提高公司创新,并且在影响公司创新的因素如政策法规环境、所有权性质、股权集中度等不同的公司内,高校背景独立董事对公司
现代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已被证明是企业发展的有效模式,但是由于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利益不一致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产生了代理成本。自Jensen &Meckling提出代理成本问题以来,历经40余年的发展,关于代理成本问题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多集中于对代理成本的界定、衡量、影响因素、如何治理等方面,并提出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观点。而近年来,“文化与金融”的交叉和
学位
信用评级机构因其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风险预警的功能,被称为 “金融市场的看门人”,评级机构的存在一度被认为是提升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推动力。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2009年的欧债危机让资本市场深刻的认识到评级机构功能的缺失对一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破坏力,这也使得危机过后,各国都开始着力于构筑自己的信用评级体系以保障本国金融系统的稳定与安全。国内方面,信用评级业自80年代末萌芽诞生后,先
学位
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各国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资本市场的中坚力量。从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再到2009年创业板正式推出至今,我国股市发展历史不过短短的27年时间。在这短短的27年,机构投资者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基金、券商、保险、信托、QFⅡ等机构投资者纷纷涌入市场。机构投资者对于市场波动影响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然而学术界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部分学者通过实证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