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别天堂寨花岗岩侵位机制及其动力学过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nin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别造山带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三叠纪陆陆碰撞的产物,它不仅是世界上出露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区,而且也是陆-陆碰撞之后,在超高压和高压岩石剥露过程中岩浆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大别造山带自超高压变质矿物发现便开始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大别造山带东端的郯庐断裂带将其与苏鲁造山带左行错开约500kmm,商城-麻城断裂将大别造山带分为东西两段,西段以南阳盆地与秦岭造山带相隔。东大别南界为襄樊-广济断裂,北界的信阳-舒城断裂带将造山带与合肥盆地分隔。大别造山带经历了中三叠世陆陆碰撞,发生深俯冲及超高压岩石变质过程;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超高压岩石折返至中上地壳的折返阶段和早白垩世(140-120Ma)造山后伸展,巨量花岗岩形成阶段。北大别处于大别造山带北部,北为磨子潭-晓天断裂,南为五河-水吼剪切带,东为郯庐断裂带,西为商城-麻城断裂带,是大别造山带出露面积最大的构造单元,由于出露新元古代变质侵入岩、超高压变质矿物、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块、白垩纪巨量中酸性花岗岩,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主要发生在140-120Ma,少数为中侏罗世(160-140Ma),与东部苏鲁造山带发育晚三叠世、侏罗纪及白垩纪岩浆具有明显的差别。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研究表明大别造山带在侏罗纪仍然存在造山根,在早白垩世发生造山根拆沉垮塌,这与大别造山带由挤压构造体制转为伸展构造体制密不可分。大别山构造体制转换的具体时间、机制及其岩石圈减薄的过程是探讨大别造山带碰撞后造山过程与动力学的重要窗口。本论文将研究重点集中在北大别出露面积最大的、包含侵位次序最多的天堂寨复式岩体。通过野外宏观构造变形分析、接触带特征分析、岩体与剪切带变形关系分析、岩体的捕掳体的上升定位空间分析、显微构造与岩石磁组构分析、锆石LA-ICP-MS和SHRIMPU-Pb定年、全岩主量微量和稀土分析、Sr-Nd同位素分析、锆石Hf同位素分析,并结合岩石矿物温压计和地球物理资料对北大别天堂寨复式岩体进行了侵位次序、岩浆源区物质成分与深度、源岩的年龄、岩浆上升与定位的方式、花岗岩侵位机制、构造体制转换的时间、壳幔相互作用、岩石圈伸展减薄的过程与不同期次花岗岩侵位的对应关系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别造山带白垩纪花岗岩事件的构造属性。以大陆动力学与板块构造为指导理论,本文对天堂寨复式岩体(石鼓尖片麻状石英二长闪长岩、鹅公包眼球状二长花岗岩、九资河条带状二长花岗岩、天堂寨斑状二长花岗岩、二湾片麻状石英二长花岗岩和薄刀锋细粒花岗岩)进行侵位机制研究,结合构造地质学、显微构造地质学、岩石组构学、构造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变质地质学等学科最后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讨论了北大别白垩纪花岗岩的侵位特征与晚中生代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机制下巨量花岗岩侵位的耦合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别造山带白垩纪花岗岩侵位模式图,探讨了大别造山带及整个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机制。取得的主要进展与结论如下:1.野外宏观构造变形与接触带研究得出天堂寨复式岩体侵位次序由早至晚为:石鼓尖片麻状石英二长闪长岩→鹅公包眼球状花岗岩→九资河条带状二长花岗岩→天堂寨斑状二长花岗岩→二湾片麻状石英二长花岗岩→薄刀锋细粒二长花岗岩,Si02含量逐渐增加,变形逐渐减弱,岩体中斑晶结晶形态逐渐完好,指示大别造山带伸展垮塌、地壳减薄过程中部分熔融形成花岗岩的源岩深度逐渐变浅。可以划分为三期岩体侵位过程,①早白垩世早期石鼓尖岩体构造变形特征与NE向韧性剪切带一致,属同构造变形产物,剪切带作为岩浆上升侵位的通道,对岩体形态、侵位特点、应力状态进行控制,并改造石鼓尖岩体;②鹅公包、九资河、天堂寨及二湾岩体内变形较弱,仅在NE、NW向剪切带发育局部发育韧性变形;③而薄刀锋内部变形弱,岩体中不发育剪切带。第一期和第二期岩体呈“网脉状”侵入于大别杂岩中和先期侵入的岩体,而并非典型的“气球膨胀型”岩浆上升侵位方式;而第三期薄刀锋细粒二长花岗岩中无大别杂岩,二者呈突变接触,是以“气球膨胀型”或岩墙形式侵入的。2.显微构造与岩石磁组构表明石鼓尖岩体为同构造侵入体,是在挤压构造背景下侵位的,锆石U-Pb年龄为141±2.3Ma,全岩主微量特征显示岩体侵位时具有加厚的地壳结构,角闪石Ti温压计指示源区深度是36km的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因此,北大别由挤压构造体制转为伸展构造体制和岩石圈减薄启动的时间在141Ma之后。3.锆石U-Pb定年显示天堂寨复式岩体三期侵位的年龄分别为141Ma,139-132Ma和132-127Ma,分别代表着构造体制转换的上限年龄、岩石圈减薄巨量花岗岩侵位的启动年龄和岩石圈减薄结束的时间。锆石中具有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及三叠纪的继承核,其中古、中元古代锆石年龄代表源岩的变质事件;新元古代年龄(830-695Ma)与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构造岩浆事件年代相似,指示花岗岩的源岩来自俯冲的扬子板块北缘;早古生代年龄目前确切的地质意义还尚不明确;三叠纪年龄(243~203Ma)与大别造山带陆陆碰撞过程、深俯冲及折返过程年代相似,记录着碰撞造山过程。大别造山带晚中生代构造过程为:141Ma构造体制转换为伸展背景→135Ma伸展垮塌程度达到最大,绝大部分白垩纪花岗岩在此时期形成→125Ma伸展垮塌结束,大别造山带回归正常地壳厚度,形成未变形的细粒花岗岩和酸性、基性岩脉,大别造山带岩石圈减薄垮塌仅在几个Ma之内就完成,是一个快速的垮塌过程。4.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天堂寨复式岩体的物源均来源于陆壳的部分熔融,由早至晚表现为地壳贡献增强的趋势,岩浆房和侵位深度逐渐变浅。石鼓尖岩体形成于加厚地壳,代表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背景的转换的开始:鹅公包、九资河、天堂寨和二湾岩体代表构造体制转换过程中部分熔融的产物;薄刀锋岩体形成于转换后正常地壳厚度的熔融。5.锆石Hf结果显示,eHf(t)值均小于0,暗示花岗岩的源岩均来源于地壳的部分熔融,而无新生地幔的参与。北大别天堂寨复式岩体侵位时代由早至晚,eHf(t)值逐渐变小,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指示源区基性物质组分的减少,酸性物质组分增加。锆石Hf的两阶段模式年龄指示北大别三期花岗岩的源区分别来自2.9-3.1Ga加厚的下地壳基性岩、2.6-3.0Ga加厚的中酸性下地壳上部和2.2Ga减薄后正常厚度地壳的中酸性岩。6.岩体构造变形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锆石Hf同位素示综及角闪石温压计表明,石鼓尖岩浆源区深度为36km,上侵距离大于25kmm;天堂寨峰期岩体源区深度为45.5km,上侵距离为38.5km;薄刀锋岩体源区深度为15~17km,上侵距离约2.5km。反映了石鼓尖岩体侵位时大别造山带仍然为加厚的地壳,存在造山带山根,岩浆起源于下地壳约36km深度基性物质,以主动膨胀和岩浆侵吞作用为主上升获得定位空间;天堂寨峰期岩体(九资河、天堂寨、二湾岩体)形成时造山带山根开始垮塌,来源于造山带垮塌拆沉掉入岩石圈地幔的下地壳中酸性物质,以岩浆侵吞和构造扩展方式上升定位;而晚期薄刀锋细粒花岗岩则来源于垮塌结束后约12~17km深度的正常地壳的中酸性物质,以岩墙扩展方式侵位的。7.天堂寨复式岩体侵位机制是在挤压构造体制转为伸展构造体制后,加厚的岩石圈减薄、垮塌、拆沉,不同深度、不同源区的下地壳受到软流圈地幔上涌提供的热量发生部分熔融的结果。大别造山带岩石圈伸展减薄与晚中生代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处于同一动力学背景,即特提斯构造域转为太平洋构造域之后,中国东部整体处于伸展背景,太平洋板块向下俯冲于欧亚板块之下的俯冲角度、方向的改变导致地幔加速对流,软流圈底侵于下地壳底部,造成下地壳不同层次、不同物质成分的部分熔融。
其他文献
天然免疫系统是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其主要由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和效应细胞构成。常见的效应分子有防御素、补体系统、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效应细胞有吞噬细
《聊斋志异》中有大量的死亡叙述和鬼魂幽冥世界的描写,但并不阴森恐怖。蒲松龄在小说中用佛教的"因果循环论","三生论","宿命论"对死亡进行解读;鬼魂的人格化和幽冥世界的世
美术教育作为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幼儿来讲,其主要价值表现在对其心理发展多方面的积极促进和引导,对审美水平的
中国实行引进外资的发展战略已经多年,在很多地区建立了经济开发区,中国企业和中国人民也切实从中得到很多利益。本文试图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给中国引进外资方面提供更多的借鉴
<正> 今年1月3日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发出《关于组织开展“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教基司[1996]7号),确定在北京西城区、天津河西区、上海闸北区、浙江宁波
近几年,我国民航运输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与运行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加速空中交通流量、减少流量控制和航班延误、促进航空快速健康发展成为民航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本
在物联网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和人们安防意识提高的大背景下,本文对现有的宾馆门禁系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出现有门禁系统的一些缺点,本着解决这些缺点的目的,本文提出了基于
农场作为我国政府推动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国农业发展中逐渐显现出其独特的能力。与其他农村经济相比,农场尤其是适度经营的农场在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商品
结构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测试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的难题之一。科技部于2011年批准设立重大科研仪器设备专项,旨在研制测试材料高温力学性能的专用仪器。本课题的任务是为此专
防火墙技术是网络安全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是防御黑客入侵和防止未经授权而非法访问的最有效的手段。本文阐述了防火墙技术及其发展,以及防火墙技术在校园网络安全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