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素对大鼠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hao_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褪黑素对脑出血后小胶质细胞活化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脑出血后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与MDA动态变化以及褪黑素干预作用,探讨褪黑素对脑出血后小胶质细胞活化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prapue-Dawley系雄性大鼠1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脑出血模型组(模型组)、褪黑素干预组(褪黑素组);脑出血模型组、褪黑素组组内随机分为术后12h、1d、2d、4d、7d共5个时间点,按Rosenberg法建立脑出血模型,褪黑素组每天腹腔注射1mg/ml褪黑素10ml/kg;透射电镜技术观察脑出血出血侧大脑皮层小胶质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OX42阳性细胞表达;黄嘌呤氧化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脑出血后2d时,模型组大脑皮层可见神经元肿胀,小胶质细胞活化、增殖,褪黑素组同侧皮层小胶质细胞活化不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提示,假手术组、正常组大鼠仅见到少量OX42阳性细胞表达,模型组脑出血后12h时,血肿周围可见大量OX42阳性细胞表达,1d时逐渐达到高峰,7d时仍有表达,褪黑素组出血后各时间点,OX42阳性细胞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MDA含量显著增高,1d达到高峰,7d时仍高于正常水平,SOD活性变化则与之相反;与模型组比较,褪黑素组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褪黑素通过抑制脑出血后小胶质细胞活化、增殖,减轻神经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褪黑素通过显著减轻脑出血后脑组织氧化应激水平,抑制小胶质细胞从静息态向活化状态转变,从而减轻脑出血后继发性脑组织损伤。第二部分褪黑素对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继发性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目的:通过观察脑出血及褪黑素干预后神经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在脑出血后继发性神经细胞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探讨褪黑素对脑出血后迟发性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Rosenberg法建立SD大鼠脑出血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脑出血模型组、褪黑素干预组;采用TUNEL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评价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神经元凋亡率;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出血侧皮层神经元形态及微血管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NF-κB、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各组大鼠脑组织Bax mRNA、Bcl-2 mRNA、MMP-2 mRNA、MMP-9 mRNA转录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Western blot技术分析各组大鼠脑组织Caspase-3、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大鼠未检测到凋亡细胞,模型组出血后12h时血肿周围脑组织出现大量凋亡细胞,4d时达到高峰,7d时血肿周围仍检测到凋亡细胞,褪黑素组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7d时血肿周围未检测到凋亡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结果示,模型组脑出血后2d时出血侧皮层神经元胞浆肿胀明显,微血管周围明显水肿,褪黑素组皮层神经元形态基本正常。模型组及褪黑素组脑出血后12h时NF-κB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升高,4d时达到高峰,褪黑素组脑出血后各时间点的NF-κB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脑出血后12h,模型组血肿周围出现Caspase-3(?)日性细胞表达,1d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降低,7d时仍高于正常组,褪黑素组脑出血后各时间点Caspase-3(?)日性细胞表达率低于模型组(P<0.05)。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示,脑出血后12h模型组Bax mRNA转录水平升高,1d时达到高峰,4d、7d时仍明显高于正常组水平,褪黑素组Bax mRNA转录水平各时间点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后12h时褪黑素组Bcl-2 mRNA转录水平升高,1d时达到高峰,4d、7d时仍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脑出血后12h至4d,褪黑素组与模型组MMP-2 mRNA转录水平均逐渐升高,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7d时褪黑素组MMP-2mRNA转录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MMP-9 mRNA转录水平在脑出血后2d时明显升高并达到峰值,继而下降,7d时再次升高,褪黑素组MMP-9 mRNA表达峰值在出血后1d时提前出现,之后下降至正常组水平,7d时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脑出血后各时间点,褪黑素组Caspase-3、TNF-α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发生率与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以及炎症反应程度存在相关性,褪黑素可抑制炎性因子的活化和释放,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减少脑出血后迟发性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褪黑素抑制小胶质细胞和NF-κB活化,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转录,减轻炎症反应,同时上调Bcl-2基因表达,抑制(?)Caspase-3表达有关。第三部分褪黑素对脑出血后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胶质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脑红蛋白、线粒体转录因子A的动态表达及褪黑素干预作用,研究神经细胞及线粒体自我修复功能在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探讨褪黑素对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内源性神经保护和神经修复功能的促进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Rosenberg法建立SD大鼠脑出血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脑出血模型组、褪黑素组。分别于术后6h、1d、2d、4d、7d时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透射电镜技术观察脑出血后皮层神经元线粒体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胶质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脑红蛋白(NGB)阳性细胞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各组大鼠脑组织GDNF、NGB、mtTFA mRNA转录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GDNF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组大鼠脑出血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褪黑素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示,正常组、假手术组脑组织均可检测到少量GDNF、NGB阳性细胞表达,脑出血后12h模型组GDNF P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升高,7d时仍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褪黑素组GDNF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后12h模型组NGB阳性细胞表达升高,1d时NGB阳性细胞表达减少,2d-7d时再次逐渐升高,褪黑素组NGB阳性细胞表达率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示,脑出血后12h时褪黑素组GDNF mRNA转录水平升高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7d时仍高于正常水平,模型组脑出血后1d时GDNF mRNA转录水平升高达到峰值,而后逐渐下降,7d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褪黑素组脑出血后12h时NGB mRNA转录水平升高到峰值,1d至4d逐渐下降,仍高于正常组水平,7d时NGB mRNA转录水平明显升高,模型组脑出血后1d时NGB mRNA转录水平显著升高并达到峰值,2d时迅速下降低于正常组水平,4d至7d时NGB mRNA转录水平再次明显升高。褪黑素组脑出血后12h至1d时mtTFA mRNA转录水平明显上调,模型组mtTFA mRNA转录水平在1d时升高至峰值,2d至7d时褪黑素组mtTFA mRNA转录上调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结果示脑出血后2d时,模型组皮层神经元线粒体肿胀,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残存线粒体向细胞壁移位,褪黑素组神经元结构及线粒体形态基本正常。脑出血后12h、4d、7d时,褪黑素组GDNF蛋白的表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褪黑素对脑出血后神经细胞的功能修复具有促进作用,褪黑素可能通过诱导GDNF、NGB早期表达,同时上调线粒体转录因子A的表达,提高线粒体自我修复能力,从而具有促进内源性神经保护和神经修复作用。
其他文献
90年代以来,西方翻译研究突破了语言学的藩篱,继而转向对文化途径翻译的研究,即翻译学上的“文化转向”。其中,勒菲费尔在“翻译即改写,翻译即操纵”的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翻
本文首先回顾了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理论基础,系统地归纳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贸易保护理论以及贸易发展战略理论关于就业的观点,为实证检验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接着从就业数量、就业
嵇康是魏晋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诗文创作成就卓著。作为正始名士,他深受玄学影响,富于哲理思辨精神,其散文多围绕当时备受学术界关注的玄学命题展开论述或辩难,以论居
本文以保险人不可抗辩规则的出现及其历史演进为起始,从不可抗辩规则的理论基础、内容解构以及完善建议三方面展开了论述。正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三个部分。绪论部分阐明
民歌在中国民间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地域文化传统,河南各地都有着丰富多样的特色民歌,其中,驻马店的民歌小调在当地民歌中占有很大比例,以其丰富的艺术表现,优美的
中国加入WTO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更好保护产权人的利益,《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各种法律法规相继出台,知识产权制度应运而生并不断完善。探索保护知识产权
近五六年来中国商业银行一些高管近千万年薪激起了社会各界的激烈讨论,同时也引了各界对商业银行规模、绩效、银行治理等各个方面更多的关注。随着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和上市,信
生物质资源的规模化利用对于解决化石能源日趋紧张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农作物秸秆是我国生物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秸秆直燃热利用是生物质资源规模化利
氯化氢合成炉在工业中应用非常广泛;是“合成法”制取氯化氢的核心设备。设备是工艺过程控制的工具;为了实现化工单元操作任务,设计中必须做好工艺和设备的有机结合;遵循化工
本文从工业化的角度,对目前普遍使用的固相法和液相法合成氰尿酸展开实验对比研究。实验表明:以硝酸铵和氯化钠为熔盐的固相热解反应条件温和,氨气的逸出速度均衡,避免了大量的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