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中“仁”的英译章节看儒家文化模因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及跨文化传播——基于模因论的视角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nexpsi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当前社会交往,国际交流日益密切,国际社会也出现了文化多样化的趋势。随着中国社会地位的提高,中国古典文化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关注。尤其是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的广泛设立,给展现中国古典文化提供了历史舞台。  作为春秋战国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他的思想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部分。《论语》记录孔子和弟子之间言行的语录体著作,自《论语》问世以来,对它的翻译研究从未间断过。在《论语》中,“仁”又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被赋予了独特的内涵及显著的地位,所以,本文摘取了《论语》中关于“仁”的英译章节作为研究对象。  由于以往对《论语》英译的研究大都局限于微观方面,如核心词汇、句子结构及翻译策略等等,鲜有关注其跨文化传播特性的。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本文采用一种新的文化传播理论——模因论,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揭示人类文化演变和进化规律的理论。它以模因为单位,研究文化传播的进化模式。即一种模因进入到新的文化环境中时,能够及时发生变异,或与当前文化环境中的其它模因相结合,或弥补其原有模因之不足,以适应新的文化环境,从而使其自身得以生存和传播。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对《论语》英译的宏观历时过程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国内译者的《论语》的英译过程遵循着文化进化的规律,它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文化环境,从而产生出相应的新译本。但国外译者的译本仍然停留在模因传播初期阶段。在众多中外译本中,虽不乏有与原文传达的意义越来越接近的译本,但至今还没有哪个英译本能和原著完全一致。《论语》的英译必将会继续,直至能把《论语》乃至儒家文化模因完整地传递出去。  本文由下面五个部分构成:第一章是概述部分,指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介绍了国内外对《论语》英译的研究,孔子和《论语》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及孔子和《论语》在中外历史上的重大影响,总结和分析了《论语》英译的现状并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三章是理论框架部分,主要介绍了模因论、模因的定义和模因论的理论机制,其中包括模因传播的条件、模因的生命周期、模因选择和传播标准以及模因的进化规律。此外本章还论述了模因与文化传播、模因论和翻译的密切关系。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论述了模因论与《论语》英译的密切关系,接着从模因论视角对国内外译者的《论语》的英译本进行了分析,从中总结出《论语》不同时期不同译者的翻译策略和翻译特征。具体包括理雅各、辜鸿铭,韦利、林语堂、西蒙利斯、丁往道、查理斯穆勒及许渊冲等人的译本。之所以选择这些人的译本,是因为他们的译本较为成功,影响大、流传广。第五章是结论部分。该部分在对全文加以总结后指出,《论语》的英译过程是儒家文化模因向英语世界传播的过程。儒家文化模因之所以能够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群中得以成功传播,是因为它们能够及时做出相应的改变:它们或与英语文化中原有模因相结合、或与之相补充,通过使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文化环境,进而得以存活和传播。
其他文献
“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这三大问题关系到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编制城市给排水规划时妥善处理好城市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问题,以节能和发展为主
具有低频衰减性能的粘弹阻尼材料粘弹阻尼材料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建筑、机车、船舶、电子设备等减降噪。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阻尼材料已形成系列化、商品化。随着我国经济
期刊
韩礼德创立的以促进语篇理解和语篇评价为目标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是语篇分析的有效理论依据。他认为语言具有三大纯理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三者是任何一个语
<正>问题的背景美国Clean Edge市场调查公司《2006洁净能源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太阳能市场投资达到1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预计到2015年,太阳能光伏产业投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国际单位制(SI)——根本性飞跃”主题,精心谋划,认真组织开展了2019年“5·20世界计量日”系列宣传活动.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结合实际,积极创新
期刊
环戊二烯(CPD)易于二聚成双环戊二烯(DCPD),而DCPD在高温情况下又可解聚成CPD。CPD和DCPD主要用于生产石油树脂、改性不饱和聚酯、乙丙橡胶(EPR)第三单体—乙叉降冰片烯和聚
早期的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变量和不同社会阶层的说话者和话语风格之间的关系.随后,语言学家意识到作为非语言变量的性别因素也能引起语言变量发生变化.优势法和差异法是
第一章作为本论文的“引言”介绍了以下内容:论文拟运用后殖民批评来分析《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的主题。这部小说意欲对东方表示同情,并在东西方之间建立联结。然而
本文放弃了在传统的语言层面对新闻翻译进行研究,而是以意识形态为重心展开了对新闻翻译更为深入的讨论。本文运用新闻的客观性理论、福柯的“权力/知识”理论和安德烈.勒菲弗
前言rn当前离子交换法钾盐生产主要是采用001×7阳离子交换树脂将碳酸氢铵、硝酸铵经离子交换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碳酸钾和硝酸钾.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离子交换树脂在进铵、进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