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礼德创立的以促进语篇理解和语篇评价为目标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是语篇分析的有效理论依据。他认为语言具有三大纯理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三者是任何一个语篇在语境中所具有的三个方面的意义。其中概念功能又包括及物性系统和语态系统。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分析为理论框架,从及物性系统层面,对选取于《纽约时报》上关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十六次、十七次、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相关新闻报道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探讨这些新闻语篇中概念功能的实现。 本文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从及物性角度来看,《纽约时报》在对中国政治新闻报道时是如何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第二、在过去的十五年间,《纽约时报》在构建中国国家形象上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第三、从历时的角度看,《纽约时报》在构建中国国家形象方面有没有变化?如果有,是什么变化? 论文所用语料,全部来自《纽约时报》官网上的档案馆。在《纽约时报》官网档案馆里以“China”为关键词,按照每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检索,就会得到每次会议期间所有关于中国的报道。作者再对这些报道进行筛选,选出其中关于本次会议的报道。每次会议选取3500字左右的新闻语料。作者对这些新闻语料的及物性的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展开。在宏观方面,着重对比及物性过程在四次会议新闻中的分布情况、所占比例以及不同及物性过程在四次会议中的历时变化情况。微观角度的研究着眼于不同过程的特点以及不同过程的参与者、环境成分的组织情况。本研究借助UAM Copus Tool 和SPSS 两个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利用UAM Copus Tool对所选取的新闻语料进行统计、标注,以此获得新闻语料的及物性特征。利用SPSS对所获得的关于及物性特征的数据进行分析,检验其变化情况。 通过对所选中语篇及物性分析及数据统计,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纽约时报》对中国政治新闻进行报道时,在及物性方面存在共同点,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历时性变化。在语料中主要出现了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话语过程和存在过程等五个及物性过程。其中物质过程所占的比例最高,而且物质过程所占的比例有逐次增高的趋势,这反映了《纽约时报》在中国国家形象的构件上逐步变得客观。但是直到十八大的时候,物质过程所占的比例也只有60.15%,这对于旨在向读者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语篇来说,还是一个较低的比例,说明《纽约时报》并没有尽可能真实的报道中国。话语过程在每次会议的报道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说明所选取的新闻语料在报道中对新闻事件的评论占有相当比重。关系过程是四次会议的新闻语料中唯一有历时性显著性差异的及物过程,它所占的比重依次递减。另外,通过对各个过程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统计分析,作者发现《纽约时报》在报道中国政治新闻时,并没有完全遵循新闻报道真实客观的原则,而是有意弯曲中国政府与领导人形象。 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西方新闻语篇后面隐藏的对中国的偏见,丰富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系统的实践领域,有助于提高新闻读者对新闻隐含的意识形态的敏感性,对新闻阅读、新闻语篇的语言理解有一定的启迪和指导作用;同时也为西方媒体上中国形象的构建提供了新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