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素17C在肠道粘膜免疫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ai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体的消化道不仅是大量自身共生菌的栖息之地也是很多外源病原菌的入侵之所。病原菌所引起的肠道急性炎症反应通常伴随着短暂的免疫细胞侵润,危险信号的去除以及随后的肠道组织修复,但是自身菌群失调所引起的失控的慢性炎症反应却是肠癌发生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我们的研究发现在肠道病原菌C.rodentium的感染情况下,肠道上皮细胞会分泌一个新的白介素17家族细胞因子——白介素17C。白介素17C可以通过和白介素22一起作用于肠道上皮细胞协同诱导抗菌肽的表达来抵抗病原菌的入侵。我们进一步发现白介素17C是通过白介素17受体E和受体A的复合物向下游传递信号并激活抗菌肽和炎症因子表达。在遭遇C.rodentium感染时,白介素17受体E基因缺失的小鼠由于该信号通路的阻断而不能产生足够量的抗菌肽以至于不能抵抗病原菌的入侵最终很快发生死亡。所以,对于病原菌引起的急性肠道感染,白介素17C-白介素17受体E的信号通路对于机体的抗菌粘膜免疫至关重要。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失调的自身菌群同样可以诱导这一先天样细胞因子的表达来促进肠癌的发生。白介素17C在肠癌病人样本以及小鼠肠道肿瘤模型样本中均明显上调。在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失调的肠道菌群通过TLR-MyD88依赖的通路诱导其在肠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在化合物诱导的小鼠肠癌模型和小鼠自发肠癌模型中,分泌出来的白介素17C又以自分泌的方式作用于肠道上皮细胞诱导Bcl-2和Bcl-xL的表达从而促进肠道上皮细胞的存活来促进肠癌的发生。我们的研究不仅发现了白介素17C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新功能,还揭示了失调菌群可以通过调控白介素17C来促进肠癌病理的新机制。
其他文献
我在浙大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小学语文课堂在法制教育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凭借这一学科特点,多种渠道进行法制教育来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及拿起法律武器
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X)作为一种免疫佐剂,被广泛应用于EAE动物模型的诱导,然而其作用的靶细胞及其分子机制却一直不清楚。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
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过程、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关系、生态系统服务综合集成是目前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三大热点。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关系的研究立足于生态系统服务内涵和变化机制的
该实验利用脑内微透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固定化酶反应器(IMER)-电化学微量检测的方法,观察了川楝素(Toosendanin,TSN)对清醒、自由运动大鼠(freely moving rats)纹状体和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7094)和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项目(2007DA-10512709103)资助。为解决电网运行和发展中所面临的输电瓶颈问题,柔性交流输电(FACTS)技术孕育而生。FACTS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在控制电网潮流、提高系统可靠性以及线路传输容量等方面都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从而得到广泛认可和迅速发展。本文在兼顾电网可靠性和经济性的
转录因子FOXP3的诱导表达及蛋白翻译后修饰对于调节性T细胞(Treg)的分化及功能至关重要。现已知在炎症条件下,Treg细胞通过诱导表达转录因子GATA-3,稳定FOXP3蛋白活性,可避免Tre
采用PCR技术从裟基因组DNA中扩增出2个编码几丁质酶基因片段RCH10和RCH8(Rice chitinase10,Rice chitinase8),片段大小分别为1023bp和976bp.将PCR产物直接做DNA序列分析,证
该文对当前云南园林中的菟丝子的种类及分布、危害性和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采用聚类分析、同工酶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研究了菟丝子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
土壤微生物在草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微生物空间分布格局是理解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目前,环境和气候变化对于微生物的空间分布影响显著。降水作为主要的影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