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平衡视角下的重庆综合公园游憩服务能力评价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发展建设,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如何在现有规模下,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服务效率。从国家发展层面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层面,都提出要促进园林绿地增量提质,推进城市绿化工作从重建轻管转向建管并重,健全绿地配套设施,强化绿地对居民日常活动的服务功能。伴随着城市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城市公园绿化功能的需求也从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转变,当前许多城市公园面临着人群需求内容增长与公园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综合公园作为城市公园中复合功能最全面、配套设施最完善、服务半径最广、服务人群最多的开放性游憩活动空间,是居民能够享有的公共开放绿地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对综合公园主要的游憩服务能力进行评价,并基于居民需求对综合公园提出相应改造提升策略,符合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从供需平衡视角出发,梳理国内外关于供需平衡和城市公园游憩服务能力的相关文献,探究游人游憩行为需求、公园可提供游憩活动与游憩服务能力之间的关系。结合相关研究,选择影响公园提供游憩服务的因子,设计游人调查问卷和综合公园调研表,在重庆主城区范围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综合公园进行实地调研。结合游人游憩过程中对公园的场地、设施、景观等内容的需求,和综合公园游憩服务中容量、场地、设施、景观等内容的供给现状两个角度,通过定性与定量方法探究当前重庆综合公园供需水平特征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重庆综合公园游憩服务能力的设计原则和策略。通过对重庆综合公园游憩服务供给现状的研究,分析发现位于建设较早区域的公园,其服务范围内小区数量能够达到新区域中公园的两倍以上,区位的历史与当前建设进度对公园服务范围内小区数量有一定影响。绝大多数公园内各用地类型占比基本能达到规范要求,所有公园能够保持路网层级结构完整,仅54%的公园路网密度在建议范围内;所有公园都提供了基本满足游人活动需求的游憩场地,73%的公园提供了运动场地,33%的公园提供了棋牌娱乐活动场地;60%的公园具有适宜活动的草坪空间;所有公园都具有亭、廊为主的游憩建筑,部分公园具有服务和管理建筑;80%的公园内有水体景观,但各水体的可活动情况、亲水性、水质景观效果具有较大差异。所有公园都配置了规范要求的设施,大部分配置了建议配置的设施,公园配置服务设施比例普遍大于游憩设施,整体设施配置状况较好。73%的公园具有较好的生态效果,80%的公园季相景观丰富,80%的公园植物种类较多,60%的公园植物层次丰富,73%的公园植物修剪维护水平较高,73%的公园景观空间遮荫效果较好。除此之外,73%的公园额外设置了小门和局部开放边界,87%的公园设计了景观文化主题,73%的公园环境卫生状况较好,所有公园都考虑了安全保障问题。整体而言,重庆综合公园建设区位差异较大,园内场地类型丰富,各类设施配置较为充足,景观质量较好。通过问卷调查对公园游人的主要人口学特征、活动特征、游憩服务需求等进行研究,发现85%的游人主要通过步行的交通方式来园,46%的游人周一到周末都会来园,91%的人群一周来园一次以上,74%的游人常在午后来园,大多数游人会在公园中停留一小时到半天。在园中进行静态型聊天活动和动态型散步活动的游人最多,游人偏好的静态型活动对场地无特定要求,游人偏好的动态型活动对于场地有一定要求;49%的游人来园动机是公园离家距离较为适宜。游人在场地需求中对道路表现出较高的需求;游人对服务设施的需求度高于游憩设施,但对游憩设施中座椅桌凳的需求度最高;游人对公园降温、增湿等景观生态效果表现出较高需求;除此以外,游人对公园的入口设置、文化主题、环境卫生、安全保障等游憩服务要素也有一定需求。通过对重庆综合公园供给现状和游人实际需求进行对比研究,发现80%的公园在容量上都能完全满足或一定程度上满足周边人群需求;所有公园现状场地都能较好满足游人需求,绿地占比更高、路网密度更合理的公园,能更好地满足游人需求;93%的公园都能较好地满足游人的设施需求,座凳对游人设施需求满足度影响最大;所有公园都能较好地满足游人的景观需求,景观季相丰富度、生态效果和植物修建状况对游人景观需求满足度影响较大;67%的公园在入口设置上能较好地满足游人需求,67%的公园在景观文化主题设计上能较好地满足游人需求,73%的公园在环境卫生上能较好地满足游人需求,一些公园在安全保障方面还需改进。最后,对不同修建年代、规模、地形综合公园的游憩服务供需现状进行比较,总结各类型综合公园在空间容量、场地、设施及景观方面的共同的特征与矛盾问题,结合游人需求和各类型公园面临的供需矛盾问题,提出提升重庆综合公园游憩服务能力的设计原则,以及对已有矛盾问题的具体缓解策略,为未来重庆综合公园的提升建设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有些复杂的数学题(尤其几何题)往往是由多个思维节点"串连"在一起构成的,在这些节点中总有一个起点.对于"串连"类节点型试题,其起点是外显在题干信息中,其他节点是前一节点牵带而出
公有产权制度实现形式的改革创新是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我国目前公有产权制度的实现形式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因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小学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本文针对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对微课程的具体设计过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与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设计和应用相关的方法与建议,然后,具体运用到我国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设计与运用过程中,以期推动我国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设计;应用随
目的:探讨分析用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92例被初步诊断患有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经阴
摘 要: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应从五个方面入手,即时时沟通,积极经营融洽的师生关系;巧设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评价,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学会学习,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主动探索,让学生注重彼此间的合作。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是基础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基础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数学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
在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过程中,教师高度重视互动模式的有效性应用以及创新性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美术鉴赏课教学效率,还能优化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美术生的鉴赏能力也会大
小群体教学模式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将班级内学生平均分组,各组内成员投票选举出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学习总目标、学习总任务、组内自定目标和任务进行相互学习和评价,来提高团体凝聚力、社会适应能力、合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小群体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群体性学习,进而具备更强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特性,促进学生积极地进行相互学习,
笔者任教初三数学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更为关注数学作业的完成情况,一是担心学生染上抄袭毛病,助长其学习上的懒惰,二则课堂巩固和反馈不及时,时间一
叉车属具作为先进的物料般运机械,改变了物料搬运方式的传统观念,使叉车变成一种具有叉、夹、升、旋转、侧移、推拉或倾翻等动作的多功能、高效率的搬运工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无水砂卵石地层是一种典型的力学不稳定地层,由于卵石颗粒之间几无粘聚力,因此在盾构施工过程中,刀盘旋转切削时非常容易打破卵石土体颗粒的原有平衡状态,导致开挖面和洞壁失去稳定,进而“连锁反应”式引起地表变形。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16标宣仁墩站大地窝堡站盾构区间局部为下穿松散卵石回填区的浅埋隧道,回填区内卵石孔隙率>40%,粒径大于60mm的粒料占70%,而小于2mm的粒料仅占0.7%,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