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制中工人维权的集体行动研究——以甘肃省L厂的一场集体抗争行动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ean_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 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进入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现代化社会转变,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转型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明确和改革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推进步伐的加快,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而城市经济改革的关键是国有企业改革,90年代开始,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加快。改革本身就是社会利益结构的调整,而这种调整显然会使一些集团或群体获得利益,同时使得另一些集团或群体的利益受损。   本文以大量丰富的个案访谈资料为依据,以甘肃省某国有企业改制为例,探讨了工人面对自身的利益受损、地位缺失的现实,围绕增加工资这一问题,与企业管理者之间发生集体冲突,并分析了工人为什么通过集体行动的方式来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别是集体行动的产生原因、集体行动的困境、集体行动的动员过程及其行动结果。   工人利益受损唤起了他们共同的阶级认同的记忆,萌发了公民权利的意识,促使他们通过特殊的方式维护自身利益,然而理性的理智告诉他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由于和企业无法断裂的利益关系,工人在选择维权行为的方式时,总是首先选择体制内的工会、职代会等作为自己利益表达的渠道。可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工会、职代会组织在企业改制中弱化,被新的权力机关董事会所取代,国有企业工人在这场改革中“失语”了,共同的话语和生态空间环境促使怨恨聚集暴发,使工人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工人的集体抗争事件并不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因素,它是由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矛盾而引发的,并没有借题发挥以对抗现行的政府体制,它的产生既是对企业部门及其管理人员的失望,又是对党和国家的依赖。   因此,对包括工人集体抗争在内的各种集体性事件,要作为一种客观的“社会事实”来对待,在看到它对社会稳定造成消极作用的同时,还应看到它的警示作用,预示着改革的某个环节、某些工作已经出现了问题,提醒改革实施者对某些失调现象及时加以关注和改进。   本研究发现了工人集体“失语”,并通过实地调查验证了美国社会学家赵鼎新教授在理论层面提出的变迁、结构和话语三个超级机制在集体行动(包括社会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事实,这是对赵鼎新教授研究的延续。
其他文献
中国目前进行的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由政府主导的、以广大农村居民为主体、由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的旨在促进农业发展、改善广大农村居民的生存状况、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革新运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1995规程对农作物种子的发芽试验所采取的方法作了规定。对大粒或有坚硬外壳的种子,一般采用砂床置种发芽,但砂床置种发芽时间长,且种子本身所固有的
2003年5月,卫生部通报了2002年全国各类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了报告病例数增加的原因。2002统计年度,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港澳台)共报告各类职业病人1482
本文以政治社会学为视角,通过考察公民意识的起源和界定现代公民意识的内涵,着重探讨当代中国培育农民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文章从传统农民向现代公民角色转换的必要性入手,以社
1原则rn1.1整体性原则rn种子公司的全体员工都要树立“公司形象高于-切”的精神,真正做到全员公关.从公司内部的若干职能科室来讲,虽然职责和作用不同,但他们都是为“种子”
本研究的前提是肯定我国近几十年间发生比较急剧和重大社会变迁的背景;依据社会化理论,认为社会化环境对个人社会观念的形成乃至全部社会化成果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探
Ⅱ优3027具有产量高、抗性好、米质优等特点,在我省有较大面积的推广。本文采用不同的播栽期,利用定穗观察结果及气象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影响Ⅱ优3027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移
本文以雅格布森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为工具,运用互联网田野调查和文字分析,对2008年至2017年这十年间的网络流行语在内涵和功能上的特点进行考察。中国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语言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背景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工作面临双重转型的问题和挑战。一方面要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转型,即“内涵升本”;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