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核心区与省域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shi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期,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增长是当前面临的重大任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采取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已使我国部分地区的区位优势凸显,经济实力空前提升,但是随着经济政策倾斜、资源配置不均、区际要素流通不畅,我国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社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在新一轮经济建设浪潮中,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统筹协调、互促互动,己成为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湖南省及其长株潭地区扼中南地区咽喉,承东接西,连南引北,区位独特,经济总量逐年攀升,是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重心之一。随着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该地区赢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长沙、株洲、湘潭三城经济一体化进程随之加快。这个湖南省乃至中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核——长株潭核心区正在形成,为湖南经济发展被注入新的活力。但是作为内陆传统的农业大省,湖南省域范围内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巨大,经济资源流通与配置欠佳,省域内深层次的协调互动问题尚待探究。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步骤,研究和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各个层面的协调互动发展迫在眉睫。文章选择我国内地新兴的经济大省—湖南为研究单元,以经济核心区与腹地的互动为研究切入点,立足于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化和区域协调互动加强的经济社会大环境,参照湖南省域经济规划目标和发展进程,在对长株潭核心区与全省腹地经济发展的时序和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结论,并为推动区域互动协调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具体来说,文章分以下六章内容:第一章,绪论部分,阐明文章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界定相关概念,综述国内外就中心城市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的研究概况,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第二章,结合本文研究重点阐述相关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区域互动发展理论提供文章研究理论依据。第三章,分析长株潭核心区与省域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特征,以及核心区与腹地经济互动的动力机制,为研究经济互动发展提供现实基础。第四章,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分析长株潭核心区与全省腹地经济互动在产业间、区域间和经济增长溢出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并分析核心区与腹地经济互动存在的主要障碍。第五章,从长株潭核心与省域腹地之间在产业发展、要素流通和区域功能定位三方面构建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的新思路。第六章,对文章研究结论的评价。
其他文献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道路,已经成为各方共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是在我市大力实施“十三五”规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闭幕后,我区高度重视、迅速布置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卓有成效的方式之一就是以“块状经济”为鲜明特征的地方产业集群的大量形成和迅速发展。然而,近年来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开始面临
拉采尔曾言:“交通是城市形成的力。”历史经验已经证明,交通能够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布局、城市之间的联系格局乃至城市的性质和功能等产生深刻影响。兴起于20世纪初叶并延续至
土地作为人类一切活动的物质和空间载体,是城市产生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合理利用土地是提升城市化活动的根本动力和必然条件。城市化的适度发展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而土地利用效益的高低又影响着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之间存在着交互耦合关系。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发展的高速时期,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必然会给土地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在此基础上,寻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平衡为制定合理的城市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提高,节能环保压力增大,必定要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信部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将达到15亿吨,但利用率却不到5%。谢玉红在“2015第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极大威胁,许多国家对自然灾害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众所周知,灾害的发生是致灾因子和承灾体脆弱性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研究不断深入,社会脆
2015年9月底,香港的一间海景套房,美团CEO王兴、大众点评CEO张涛和华兴资本创始人兼CEO包凡、华兴资本顾问业务负责人王力行、美团网战略与投资副总裁陈少晖、大众点评CFO叶
近年来,我国频繁遭遇大规模的雾霾天气,全国多个地区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雾霾袭击。持续不断的雾霾天气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威胁,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PM_(2.5)是一种粒径较小的细颗粒物,可吸入人体,并易携带有害物质,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危害很大。作为雾霾污染的核心物质,PM_(2.5)成为近些年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于PM_(2.5)污染,学界分别从时空分布特征、源解析以及自然、社会影响
学位
中国与伊朗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前,中伊两国进行着断断续续的交往;新中国成立之初,伊朗奉行亲美反华政策,中伊关系始终未能取得突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