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对于COPD的治疗,临床上除了常规的基础治疗外,还应积极给予辅助通气改善患者的氧合、减轻二氧化碳潴留,纠正呼吸衰竭症状。本研究拟通过对比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在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上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方法:根据2015年版《慢性阻塞性肺病防治倡议》(GOLD指南)要求,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期间来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共268名作为研究对象,符合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患者共105名,经逐一筛选最终共有75名患者纳入本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记录其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分析对象划分为经鼻高流量组(HFNC组,38例)和无创通气组(NIPPV组,37例)。HFNC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经鼻高流量治疗,NIPPV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最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小时、治疗后6小时、治疗后12小时及治疗后24小时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的变化情况以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小时内气道护理干预次数、住院期间的插管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统计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疾病转归情况。结果:1.HFNC组和NIPPV组的患者入院时的性别、年龄、动脉血p H值、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Tension,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Tension,PaCO2)、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PaO2/FiO2)、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呼吸频率(Breathing Rate,RR)、心率(Heart Rat,HR)、肺功能(Pulmonary function)、使用激素情况(Use of hormon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比较HFNC组与NIPPV组治疗前、治疗后2小时、治疗后6小时、治疗后12小时、治疗后24小时两组患者的SPO2、PaO2、PH值、PaO2/FiO2、PaCO2、RR、HR的变化情况,经比较,两组之间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比较HFNC组与NIPPV组治疗后24小时内气道护理干预次数:经比较,HFNC组显著低于NIPPV组,相互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比较HFNC组与NIPPV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插管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经比较,两组之间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PaCO2<70mmHg,不吸氧状态下),HFNC组的治疗效果与NIPPV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2.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PaCO2<70mmHg,不吸氧状态下),HFNC组患者治疗后24小时内气道护理干预次数明显少于NIPPV组。3.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PaCO2<70mmHg,不吸氧状态下),HFNC组与NIPPV组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的插管率、死亡率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