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儿童文学既具有文学的一般特性,同时又兼具自身特点。儿童文学以儿童为读者对象,其内容和形式要适应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加之通俗易懂、生动幽默、富有童趣的语言形成了儿童文学独特的文体风格。文体风格是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的各种特点的综合表现,是作家的思想修养、审美意识、艺术情趣、语言特质等构成的艺术个性在文学作品中的集中反映。风格的重要性要求译者必须尽可能的再现原作的文体风格,同时把握好儿童文学的文体风格有助于译者译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然而,文体风格的缺失已成为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不良现象。儿童文学译作纷纷涌入市场,但很多译本简陋粗糙,质量不高。因此,很多译本语言枯燥生涩,内容不够连贯,文体特色缺失。毫无疑问,这对于儿童的成长和汉语语言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要求应该比其他作品要求更高。儿童文学的翻译必须关注原文文体风格的再现,以读者为中心,忠实于原文,译出童趣。原文是单纯叙事还是具有鲜明的文体风格,译文是否恰当地再现原文的文体风格,什么原因导致原文文体风格的缺失等,诸如此类的围绕儿童文学翻译文体风格再现的研究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鉴于此,本文以文体风格为切入点,从宏观上将儿童文学划分为两类:单纯叙事和叙事及鲜明的风格并存;选取了三部儿童文学作品的中文译本:苏农的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中文译本、赵元任和青蓝两位译者的 Alice’s Adventure in Wonderland中文译本、成时和胡元斌两位译者的The Adventure of Huckleberry Finn中文译本;以风格标记理论为基础,从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探讨译文是否忠实地再现原文的文体风格,分析原文的文体风格缺失的原因并针对两类文本的翻译提出不同的翻译策略。就风格缺失的原因而言,一方面,译者对目的论的滥用、对文体风格的疏忽及翻译水平的差异影响了译作的质量。很多译者只是一味地满足出版社的要求而枉顾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对原作大幅度调整、删减。另一方面,赞助者的过多干预也会影响原作文体风格的再现。某些出版社过于重视经济利益,盲目迎合市场需求;编辑不够尊重译者,甚至有些编辑专业素养欠缺,审美意识淡化。据此,本文作者基于自己的见解提出建议,希望通过此研究引起翻译工作者对儿童文学翻译现状的关注,积极改善存在的不足,译出更多更好的儿童文学作品。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创新在于:首先更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功能主义目的论。在强调翻译目的、译文读者重要性的同时兼顾原文和作者,忠实地再现原文的文体风格;其次,从文体风格的角度探讨研究儿童文学翻译,为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将来的研究可以更多地将文体学和美学的相关理论及方法运用到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中;再者,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涉及的不仅是作者、译者和读者,还受赞助人等外界环境的影响。但是最重要的是尊重译者,坚持以译者为中心,忠实地再现原作的文体风格,从而提高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促进儿童的成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