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大地震,结古镇为极重灾区。灾后恢复重建,不仅要从城市安全的角度出发,恢复物质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应考虑土地权属特殊性等问题,因此结古镇具有其典型性特征。本论文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为研究对象,以灾后重建为契机,针对其藏族聚居区的文化生活和居住环境的特点、土地权属问题、及在原有废墟基础上重建居住生活空间过程中调整宅基地引起的矛盾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在重建规划设计实践中,以尊重当地藏民的土地权属及文化生活习俗等为前提,以恢复文化生活秩序、保障城市安全及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的诉求为出发点,通过政策引导到技术深化等环节,以公众参与为基础、以自下而上的公众需求为导向,形成“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的倡导性规划模式,以适应灾后重建的实践需求。首先,论文对结古镇灾后现状进行深入调查。通过对其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及居住生活空间形态、灾损状态等方面的实态考察,了解研究对象。其次,从自然环境、居住空间环境、宗教文化空间环境、住区及宅基地的演变、住区环境品质的塑造等五个方面把握结古镇居住空间环境的矛盾所在及影响因素。最终,对结古镇灾后重建的居住空间环境问题提出如下对策:通过总体空间结构的优化布局、特色节点与标志的重塑以及传统宗教文化的空间的恢复来凸显独具藏民族特色的城市风貌。恢复传统住区空间凝聚性核心场所,延续其空间形态,最大程度保留原居住片区肌理及居住形式,并注入新功能达到传统住区的延续与再生的目的。适应土地权属,规划设计注重宅基地的再划分:基于原宅院特点及发展趋势,提出以“居住单元”为重建因子,通过多家院落合建及独户独院等方式进行宅基地整合。同时论文基于结古镇特点,通过强调规划师的协调作用和在规划中的沟通引导作用,针对政策性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在实施中所遭遇的困境,结合当地实情尝试“方案设计—规划公示—沟通—调整”的工作方式所形成的“政策引导技术支持”规划实践,论述了灾后重建规划中公众参与和注重规划过程及其引导下的“倡导性社区规划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