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潜在适宜种植区及其未来变化趋势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xl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为主要技术手段,分别建立了区域地形、气候、土壤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标准评价(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MCE)方法,分析中国小麦潜在适宜种植区的空间分布及其未来变化趋势。得到的结论如下:1)春小麦在中国的潜在适宜种植区主要自东北到西南呈带状分布,少许分布在新疆等地区,其中吉林省中部和西南部、黑龙江省的南部、内蒙古东部的一些地区为最适宜种植春小麦的
其他文献
异三聚体GTP结合蛋白(heterotrimeric GTP-binding proteins, G蛋白),是活细胞内一类具有重要生理调节功能的蛋白质,它在跨膜信号转导途径中,对质膜上的信号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G蛋白由α、β和γ三个亚基组成,Gα亚基在信号传递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Gβγ二聚体亚基的作用是将Gα锚固于细胞膜上并通过与之结合或脱离来调节其活性。此外,Gβγ对细胞内定位,调节受体功能,活
学位
本论文通过开展不同用量商品有机肥试验、有机无机肥的施用试验、缓释肥试验、直播稻和机插秧水稻不同施肥量试验,明确了每666.7m2基肥施用200kg商品有机肥,氮化肥施用16-18kg,氮、磷、钾配合施用比例1:0.15-0.3:0.15-0.3能达到较高产量目标,实现科学施肥,降低氮化肥用量。同时提出施用缓释化肥后,可提高化肥利用率,稻田氮化肥可减少10%以上,对市郊水稻种植科学施肥具有一定的参考
学位
利用从山东不同地区筛选到的根瘤菌对黄淮海地区的主栽大豆品种进行结瘤匹配性试验,寻找到两株对这些大豆品种具有明显匹配性差异的根瘤菌组合。通过土壤栽培试验对菌株M-5的固氮能力进行了测定。对在大豆品种荷豆12均能够良好结瘤的两个菌株M-5和HH-1-6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初步分析,以探寻其共生匹配性差异的机理。本研究将为根瘤菌剂选用提供参考依据,实现共生体系高效共生固氮的目的。论文结果如下:从山东各地采集
学位
小麦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 f. sp. Tritici)是严重影响小麦生产的世界性重要真菌病害之一,在我国其危害日益严重,而选育和使用抗病品种被认为是控制白粉病病害最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措施。小麦野生近缘种属中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变异,是小麦抗白粉病育种的重要基因来源。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小麦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构建,为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和定位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本研究以
学位
为研究冀西北不同耕作方式对莜麦生长发育状况和土壤特性的影响,于2009年在河北农业大学张北实验站进行,试验地土壤为草甸栗钙土,以莜麦早熟品种坝莜一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免耕、松耕和翻耕三种耕作方式对莜麦生长发育状况和土壤特性的影响,免耕试验小区2008年收获后未进行任何动土作业,松耕于2006年开始每年收获后进行间隔深松,至第二年播种前不进行其他作业,翻耕地多年连续采取传统耕翻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
学位
本试验以大面积推广的转基因抗虫棉鲁棉研28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干旱(0-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RWC<60%)和对照(RWC同常规棉田)两种处理,动态测定了棉花主茎叶光合、荧光指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内源激素、可溶性糖的含量,抗氧化酶系活性及其同工酶表达,株高、叶面积、不同部位棉铃品质、衣分及单铃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干旱处理在大部分时期降低了棉株叶水势;主茎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在初花期显著
学位
RLP是一类类受体蛋白,在介导植物衰老信号和逆境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作用。迄今,有关水稻RLP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报道。鉴于此,本项研究通过对水稻基因组搜索,获得了41个水稻RLP基因。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了上述水稻RLP基因的结构特征、部分基因在正常生长的自然衰老、6-BA和ABA处理下的表达特性,以及启动子及基因功能。通过保守序列克隆了棉花中的RLP同源基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学位
冀西北高原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属高寒半干旱生态类型区。土地总面积约1.7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近1/10,区域农、牧、林用地约150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85%,高于全省比例。其中受人为强烈影响的土地,农田72.7万hm2,草地51.3万hm2,其中砂质栗钙土农田占全区耕地面积的65%以上。由于气候因素和人为干预,极大地破坏了群落间及群落与环境间的动态平衡,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化严重,土壤质量退
学位
近年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成为国家的头等大事。在保障高产田持续高产和改造中低产田的过程中,农业工作者发现,在长期集约生产的条件下,农田土壤存在着潜在的土壤健康风险。因此,以土壤微生物特征为研究对象,研究现有高产粮田及改良中的中低产农田的土壤健康状况,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意义重大。本研究以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秸秆还田条件下,现有小麦-玉米高产攻关田和培肥过程中的中低产田为研究对象,采用跟踪调查和作物关键
学位
以玉米作物为对象,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玉米生产中光能生产力、水分需求、养分供应、栽培管理、种植密度等田间管理过程,将玉米单株按器官进行分解,运用3次B样条,Bezier曲线、曲面等算法建立玉米器官生长计算模型。将模糊识别、进化算法应用于模型的优化。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将各器官模型实例化并组合,兼顾模型拟合度和计算量平衡,基于java3D实现玉米单株形态模拟,通过实例的重复利用及对单株进行旋转、平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