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快速发展、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以及城市化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以雾霾为代表的日益频发的大气污染事件在严重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生产。吉林市是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导的东北地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化工城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工业企业和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且受地理位置影响,吉林市四面环山,空气污染物不断增加的同时又难于扩散,导致大气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因此,明确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开展重污染时段的成因分析,探究空气质量影响因素等,对于吉林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的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数据、气象数据、环境空气质量地面监测数据等多源数据资料,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气象模型,分析了吉林地区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PM10、PM2.5、O3、CO、NO2、SO2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吉林市一次典型污染事件的污染形成机制以及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吉林市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从科学角度为相关部门治理大气污染、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理论支撑。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分析主要影响因子PM2.5、PM10、O3的月变化和季节分布规律。春季,主要呈现PM10污染和O3污染;夏季,仅呈现出O3污染;秋冬季节,颗粒物质量浓度剧增,O3质量浓度相对较低。由PM2.5与PM10比值的月变化曲线可知,春季沙尘天气对PM10的影响比对PM2.5的影响更大;冬季供暖期对PM2.5的影响比对PM10的影响更大。(2)分析主要影响因子各季节的逐时变化特征。春季,颗粒物在傍晚至夜间的污染比白天严重,O3质量浓度昼高夜低;夏季,仅呈现出O3污染;秋季,颗粒物质量浓度最大值均出现在22:00左右,夜间污染明显重于白天,O3质量浓度较夏季出现明显下降:冬季,颗粒物质量浓度逐时变化出现两个明显的小波峰,第一次在9:00附近,第二次在20:00附近。(3)对比分析污染物在2017年工作日、周末和全年的日平均浓度,颗粒物平均浓度在周末明显高于工作日和全年的平均浓度,呈现出显著的“周末效应”现象。对比分析污染物在2017年节假日和全年的日平均浓度,法定节假日期间,吉林市存在着污染物节假日浓度高于全年日平均浓度的“假日效应”现象,在春节期间,“假日效应”现象更加严重。(4)使用HYSPLIT后向轨迹分析模型分析外来污染物的传输路径,并确定污染物的潜在来源分布。吉林市大气污染物外来输送分布特征明显,PM2.5、PM10和O3均有明显的外来输送主要通道方向。潜在源分析结果显示,吉林市PM25主要潜在源区分布在黑龙江北部、吉林市周边、上海附近区域,吉林市PM10主要潜在源区分布在内蒙东部、俄罗斯东南部区域,吉林市O3主要潜在源区分布在吉林市附近区域和海洋、山东半岛等地区。(5)分析2017年11月1日-11月3日的一次典型重污染事件。燃煤、扬尘与秸秆露天焚烧的复合污染是这次典型重污染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风速风向、相对湿度等不利的气象条件也为本次污染形成提供了基础。吉林市附近区域的污染物可以远距离运输到吉林市,来自俄罗斯、黑龙江省以及吉林省内长春、四平等地的气团都携带着严重的污染,促进了本次重污染现象的形成。(6)探究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在分析气象因素时,根据PM2.5、PM10、O3三种污染物与温度、相对湿度、风速这三个气象条件的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此外,地理位置因素以及产业布局、机动车尾气、燃煤供暖、秸秆燃烧等其他因素也都是对吉林市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