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分析

来源 :华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2122111121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对骨转移瘤患者临床症状及局部病灶的影响。方法统计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32例患者病例资料。32例患者中包括17例男性和15例女性,中位年龄为62岁(3975岁)。32例患者的累计转移灶数目为74个。32例患者肿瘤来源分别为:肺癌14例(其中腺癌11例,鳞癌2例,小细胞癌1例),乳腺癌6例,肾透明细胞癌4例,原发性肝癌、食管癌各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直肠癌、膀胱癌、卵巢癌各1例。32例患者均曾接受药物镇痛、外照射而效果较差或无效。原发肿瘤均由病理证实,骨转移灶均根据CT、MRI、ECT或骨组织活检诊断明确。采用VAS评分、KPS评分对患者术前及术后疼痛程度及体力状况进行评估,并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转移灶直径的变化评估局部控制情况,将所得的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评估术前与术后1天、术后1周及术后2月的VAS评分变化情况,四组VAS评分均数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165.64,P=0.00)。患者74个转移灶中疼痛得到不同程度缓解的为66个。该66个病灶平均起效时间为2.05天(17天),疼痛缓解持续时间平均为8.48个月(312个月)。术前与术后1周及术后2月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细胞F=1.37,P=0.28;红细胞F=1.56,P=0.23;血红蛋白F=0.85,P=0.44;血小板F=0.01,P=0.98;谷草转氨酶F=0.32,P=0.72;谷丙转氨酶F=0.56,P=0.56;肌酐F=2.08,P=0.13;尿素氮F=0.19,P=0.84),而术前与术后血清碱性磷酸酶及血清钙离子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12.85,P=0.00;F=35.56,P=0.00)。术前与术后2月转移灶直径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9,P=0.0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髓抑制反应,也无肝损伤、肾损伤出现。11例患者出现少量出血,4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疼痛加重,2例患者出现轻度发热症状,给予对症处置后均缓解。术前及术后2月患者的KP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90,P=0.00)。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具有起效快,疼痛缓解稳定持久,对局部病灶控制及缓解有一定的作用,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明显改善患者体力状况,是一种较好的放射治疗方法,未来有望成为骨转移瘤的一种补充治疗手段。
其他文献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也是紧紧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进行的,设备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简单
进入21世纪后,各国开展了生态革命,主要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使生产关系具备高活力、低消耗、高效率的特征.以往人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识不够深刻,目前,人们已经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分析树龄5a、6a、9a蓝莓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年限蓝莓根际土壤的PLFA标记存在差异,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与9a植株相比,6a
歌唱的方法随时代的要求、审美观和审美情趣的变化在演变、在发展,逐渐形成了代表当今主流的"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原生态唱法"等四大唱法。本文着重简述这
目的检测人骨肉瘤细胞系中肾母细胞瘤过表达(nephroblastoma overexpressed,NOV)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腺病毒介导的基因过表达或干扰技术探讨NOV对人骨肉瘤细胞株143B和MG63增
目的:观察由Cx43组成的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在耐顺铂睾丸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浓度递增法逐步诱导耐药细胞株I-10/DDP,用不同浓度的顺铂(0,2,4,8,16,32,6
[研究目的]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MC)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化疗药物不敏感与临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对子宫内膜癌侵
地木耳(Nostoc commune vauch)分布很广泛,适应性极强,在荒漠、草原以及半戈壁等不同环境下都可生长。不同生长环境下的念珠藻属低等植物在荒漠等特殊环境下可分泌大量的多糖
通过对绍兴市印染行业当前环境管理政策和实践的调研,发现印染行业环境管理中主要存在着产业规划和环境标准矛盾、排放标准缺乏、管理指标规定笼统、技术推广机制不健全、排
聚苯醚(PPO)是一种高性能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电性能和耐热性能。根据近几年国内外聚苯醚共混体系的研究情况,介绍聚苯醚与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酯、热塑性弹性体等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