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素穗肥调控水稻颖花数形成的生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rgae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拔节长穗期是争取大穗的关键时期,每穗粒数是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尤其是争取高产更高产,其作用更为突出。本研究选用武育粳3号(常规粳稻)和86优8号(杂交粳稻)两个穗粒数不同的粳稻品种,采用不同的氮素穗肥处理,对不同施氮水平以及不同穗肥施用时期处理下,穗分化各时期水稻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研究,从水稻幼穗的生长动态、茎秆发育、植株各器官的碳氮代谢水平等方面对穗粒数形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整个穗分化期水稻幼穗鲜重大致呈“S”型曲线变化,前期生长较慢,进入颖花分化后期幼穗鲜重急剧增加。86优8号从抽穗前20d开始,武育粳3号从抽穗前16d开始,出现幼穗生长的氮肥效应转换期。穗分化前期穗/茎比较小,后期穗/茎比逐渐增大。抽穗前4~16天的穗重增长速率高于茎重增长率,穗对营养物质的竞争能力超过茎秆。抽穗期的穗重及茎秆重量与每穗颖花数关系密切,均表现为随重量增加而增加。(2)水稻于倒3.5叶期施用穗肥以后,水稻各器官氮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而碳(NSC)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各处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处理间比较,施肥越多,氮含量越高,而碳含量在穗分化前期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抽穗前12d以后,碳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升高。碳氮比变化与碳含量关系密切,不同处理表现为穗肥施量越多,碳氮比上升越缓慢。单株的碳、氮含量及碳氮比在抽穗前24d与颖花数为二次曲线关系,抽穗期碳含量及碳氮比与颖花数为直线相关,施肥量适宜,单株碳氮比在抽穗前16~12d超过对照,颖花现存数较多。叶片的碳、氮含量在抽穗前24d、抽穗前12d与颖花数呈抛物线关系;抽穗前24d叶鞘中的碳、氮含量及碳氮比和颖花数的关系与单株表现一致;抽穗期叶鞘中NSC含量越多,每穗颖花数也越多。(3)穗分化前期,单株水稻氮积累较高,后期较低,但NSC积累与氮的积累相反。枝梗及颖花分化期,氮在植物体内的积累以叶片较多;进入减数分裂期以后,碳在植物体内的积累以叶鞘较多。每穗颖花现存数与抽穗前20~12d叶片碳的日积累量成正相关(86优8号R=0.901书;武育粳3号R=0.944*),与该时期中心库内碳的累积量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试验条件下,整个穗分化期86优8号和武育粳3号单株水稻碳积累量分别为2156.64、1668.21mg/株,氮积累量分别为60.49、58.02mg/株,水稻植株处于一个适宜的碳氮平衡状态,对增加现存颖花数有良好的效果。(4)穗肥施用时期不同,植株体内碳氮代谢情况有一定差异。倒3.5叶期施肥,可以促进枝梗及颖花分化期植株体内氮的代谢,有利于增加颖花分化数,施肥越多,抽穗前32~20d植株碳的积累越少;倒1.5叶期施肥,可以促进减数分裂期植株体内碳代谢,有利于减少颖花退化,施肥越多,植株体内碳含量越多。
其他文献
细胞因子通过与其相应受体的相互作用来介导其生物效应。细胞因子受体大多数虽不含蛋白激酶催化结构域,但配体的结合却能诱导受体上的酪氨酸被磷酸化。最近的研究发现,有一个
T/P92是在T/P91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强度等级更高的铁素体钢。这种钢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氧化和耐腐蚀性能,可使主蒸汽参数达到610℃,再热蒸汽温度提高至625℃。本文针对超超临
在过去近20年的世界经济发展中,产业集群作为在一定地理上的集聚和具有一定相关关系的成员之间组成的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前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大力发展
人权对于传染病控制的重要性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重视,现己成为传染病控制的重要策略。各种国际人权条约与文件具有公共卫生含义,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传染病,对于确立各国
广西33.3万hm2“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的实施对实现广西蔗糖生产高产、高糖、高效益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建设产生的背景、现状及成就、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重点分析基
围岩蚀变对于研究热液矿床元素富集规律、指导找矿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围岩蚀变是矿质沉淀的重要机制、围岩蚀变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围岩蚀变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
电视专题片是20世纪诞生于电视艺术中的一种全新艺术形式。在电视专题片中,准确的细节把控能力有助于凸显人物个性与故事主题,对于故事情节的发展有着重大推动性。细节叙述的
本文以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中对人的意志问题的论述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意志与自由意志、理智欲望与理性欲望进行比照,整理出阿奎那意志概念的理论谱系。并通过意志的爱德,揭
小牛血、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可以增进与能量有关的功能性代谢和保存性代谢,对脑神经损伤、脑中卒及脑梗塞等疾病有积极的治疗效果。国外该注射液的代表产品是爱维治。该
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导致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及其西北缘西昆仑的活化隆升,并在塔西南坳陷内堆积了巨厚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是青藏高原西北缘晚新生代强烈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