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足月胎膜早破30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_j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诱因及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和胎膜早破持续时间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本院308例未足月胎膜早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分析胎膜早破诱因组成。2.根据不同孕周将病例分为孕28-33+6周(A)与孕34-36+6周(B)两组,分别从新生儿窒息、感染、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合症、自动出院及死亡发生率,以及产妇难产率和产褥病率等方面比较两组间的差异;3.根据胎膜早破时间将病例分为<18h,18-72h,与>72h三组,分别从新生儿感染、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合症、自动出院及死亡发生率,以及难产率和产褥病率等方面比较不同胎膜早破时间对母婴的影响。结果:1.52.3%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存在易发因素,多次妊娠(45.45%)、阴道炎(15.58%)、双胎或多胎(14.61%)和臀位(12.99%)等为主要原因。2.与较大胎龄组(孕34-36+6周)相比,较小胎龄组(28-33+6周)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症、感染及颅内出血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新生儿自动出院及死亡率明显增加(P<0.01),母亲难产率及产褥感染率增高(P<0.05)。对于孕周未满34周病例,保胎时间越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生率越少,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增加,而颅内出血发生率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自动出院及死亡率减少,但差异未达显著性水平(P>0.05)。对于孕周满34周的新生儿,胎膜早破时间越长,新生儿发生感染的几率越大,P<0.01;胎膜早破时间长短与呼吸窘迫发生率之间成负相关,但没有显著性差异;新生儿颅内出血与新生儿自动出院及死亡的发生率与胎膜早破时间长短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3.对不同胎膜早破时间组的分娩方式分析,<18h,18-72h,与>72h三组难产率分别为65.00%,62.70%,65.52%,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产妇产褥病率分别为6.67%,10.32%,19.35%,胎膜早破时间越长,产妇产褥病率越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常合并多种诱因,常见的有多次妊娠、阴道炎、双胎或多胎和臀位等。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病例,孕周越小,难产率越高,新生儿自动出院及死亡率、并发症率也增高。对孕周小于34周者,保胎增加新生儿感染几率,但降低颅内出血发生率,且使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对孕周达34周或以上的胎儿,因母婴结局显著改善,且胎膜早破时间越长,产妇产褥病率越高,故没有必要保胎。胎膜早破时间长短并不影响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分娩方式的选择。
其他文献
SiCp/Al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先进材料,由于具有比强度高、热稳定性好和线膨胀系数低等优点,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在航空、航天、体育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由于SiCp/
智能化母猪群养管理系统已成为现代养猪行业的标准,通过标准化、精确化、智能化的管理,实现猪场的标准化生产、规模化效益,大大提升猪场的管理水平。本文仅就智能化母猪群养
板带厚度精度是板带材的两大质量指标之一,在国内外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提高冷轧带钢质量非常重要。板带厚度控制是板带轧制中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环节,近年来该技术取得了
在飞机装配过程中,钛合金与复合材料有大量的孔需要加工,有多处需要用铆接或螺栓对复合材料和钛合金进行一体化连接。螺旋铣孔工艺是近几年兴起的针对钛合金、复合材料等难加
<正> 一、制度基础审计的产生与意义制度基础审计,亦称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它是首先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审查和评价,确定其可信赖程度,并据以确定实质性审计的范围、重点和方
目的探讨内皮微粒(EM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严重程度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组AMI患者90例,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2组:轻度病变组(n=48)和严重病变组(n=42)。对AMI患者随访
化学机械抛光(CMP)作为目前唯一的全局平坦化技术,在ULSI的制备工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CMP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抛光浆料,抛光浆料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磨料粒子。复合磨料集中各
<正>兵团成立近60年来,在开发建设新疆、稳定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形成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兵团精神
随着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有机合成、石油化工等生产领域出现高温、高压、高浓度或混合入有害不纯物等各种苛刻的腐蚀环境后,对材料提出了高耐蚀的要求,镍和镍基耐蚀合金是满
传统的政策执行导致的政策偏差在于政策执行的单向而非互动性、单一而非系统性、一维而非关联性、强制而非适应性,其形成原因包括多个方面。引入“公共政策执行网络”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