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越冬白枕鹤(Grus vipio)适宜栖息地预测及活动区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yk41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枕鹤(Grus vipio)是东北亚特有物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为易危(Vulnerable),近20年来在我国越冬的种群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为了解现今鄱阳湖越冬白枕鹤的准确种群数量,为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对此进行了评估。还对鄱阳湖越冬白枕鹤活动区面积进行了计算,并对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利用GIS技术及MaxEnt模型,结合野外调查中获得的白枕鹤种群数量、活动位点及栖息地类型等信息,以及同期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和同期卫星跟踪白枕鹤的昼间活动位点,对白枕鹤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结合数量调查及分层抽样法计算白枕鹤密度,对整个鄱阳湖越冬白枕鹤的种群数量进行评估;沿模型预测的栖息地适宜度梯度设置样方,对白枕鹤的食物进行调查;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对白枕鹤的活动区面积进行计算,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及Pearson相关分析对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鄱阳湖白枕鹤适宜栖息地大体位于鄱阳湖湖区西侧,环绕子湖分布,在高适宜度区域内,食物的总数和被取食数量均高于低适宜度区域。  (2)野外调查观测到的303只白枕鹤全部位于模型预测的172.28km2高适宜度区域内。在野外调查经过的22.62km2高适宜度区域内,白枕鹤的种群密度为13.41只/km2,因此鄱阳湖越冬白枕鹤总数约为2310只。  (3)白枕鹤活动区面积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与同期水位相关性显著,而与其他因素无显著相关关系。推测是水位影响食物的生长及可获得性,进而导致了白枕鹤活动区面积的变化。  本文首次基于系统调查和科学计算对鄱阳湖越冬白枕鹤种群数量进行评估;首次对越冬白枕鹤活动区面积变化进行定量研究,首次对影响活动区面积变化趋势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三倍体毛白杨新无性系BT17、BT18、BL175、BL193为试材,对其微繁技术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探讨了从无菌培养物建立、初代培养、继代培养、试管苗生根移栽直到定植栽培
本文通过不同种源内的自由授粉家系的多点试验和RAPD标记的方法,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引种的一球悬铃木(Platanus occidentalis L.)的遗传变异,在此基础上,从生长量角度初步筛选出一
黄河三角洲地表淡水资源量较小,区域浅层微咸水丰富,面对淡水资源短缺的现状,科学合理的开发区域浅层微咸水,对有效减轻依赖黄河水和缓解区域水资源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区为例,在调查区域水盐现状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微咸水和淡水入渗试验、野外微咸水灌溉试验及微咸水不同灌溉模式的模拟,探讨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土的微咸水入渗规律、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微咸水灌溉对土壤理化
该文研究的内容就是在生态园林城市定位下的绿地系统建构解析.为了符合生态园林城市的定位,绿地系统需紧紧抓住生态建构和景观风貌建构两个方向.其中生态建构包括各类绿地布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央明确提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我国报业也开始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发行新思路。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报业结构由单一走向多元;报业经营由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再到产业化运作;报业主体由报社变为报业集团再为传媒集团;报业发行模式由邮发合一到自办发行再到多种发行模式并存;报业技术则由传统迈向现代进而网络化数字化。在新的经济体制下,报刊发行在观念和体制上有了巨大进展,报业发行
中韩建交20年来,经贸关系发展日新月异,但存在的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如贸易与投资的不平衡等,使双边关系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此同时,两国关系的发展又存在历史机
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原产我国,又称中国柳,主要为异源四倍体乔木,是杨柳科柳属重要的能源、造林和绿化树种,在沿海林业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旱柳耐盐分子机制研究
本研究以三角紫叶酢浆草(Oxalis triangularis Subeg. triang)的叶片、叶柄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及以三角紫叶酢浆草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碳源效应研究。通过正交
以内蒙古草原的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内给予不同质量(低纤维高脂肪,高纤维低脂肪)和数量(自由取食,70﹪的食量)的食物进行实验,共有4个处理:低纤维高
以互联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蓬勃发展,给传统的电视媒体带来了严峻挑战,也带来了发展机遇。新媒体对电视媒体的挑战,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The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of